根據歷次民意調查,生活在台灣的中國人,絕大部分希望與大陸維持現狀,共謀繁榮發展,待將來條件成熟時,再談統一。
那麼,「條件」是指什麼呢?是指大陸完成現代化——不僅是經濟的現代化,更重要的是政治的現代化。後者關乎國民的生活方式——有沒有言論出版的自由,可不可以自由擇業,在居住、遷徙和出國旅遊各方面是否有任何不方便,諸如此類,才最為台灣同胞所關心。
我們這些最在意的事,對岸很多有識之士,現在也看清楚了,也提出了討論,而且說得相當透徹。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在去年十二月號《中國評論》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中國現代化艱鉅而複雜的整合過程——論國家的最終統一」,他說:
「就統一論統一,就兩岸問題論兩岸問題,恐怕絞盡腦汁也難有良方。因為統一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而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整個中國現代化內外整合,需要分階段進行……。統一不是孤立問題,在我們內外條件還不十分具備的情況下,如何統一、何時統一,應當服從現代化大局。」
「只有台灣多數民眾擁護統一,少數推行台獨的政客才不會再有選票。」
從章氏此文中可以清楚體會到,他的「現代化」意念中,當然是包括政治現代化的。政治要民主,首應「公正合理」地對待自己的同胞。來自大陸、刻在香港任教的丁學良教授,今年元月四日在台北《聯合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新世紀國際公正和國內公正」的文章,綜合江澤民和李鵬的對外談話,這些中國領導人批評國際霸權,要求重建國際新秩序——多樣化、寬容、自主選擇、平等參與。丁氏指出,這些要求,和大陸自由派知識分子、獨立工會的嘗試者和人權分子的言論,有「驚人的相似」。他說,「北京要想在新世紀裡不遭到許多圍堵,就必須明顯改善自己的政治行為方式。」
丁教授把他的這項觀點牽引到台灣問題上,做了結論:「在台灣問題上,這個道理尤其顯著。二十一世紀是不是『中國人世紀』,很大程度要看台灣問題處理得如何。處理得好,中華民國當然復興,別人想擋也擋不住。處理壞了,中華民族又將經歷一次浩劫。北京不斷抨擊美國日本插手台灣問題,它們的手插得很深,是因為你自身的裂痕太大。要避免兩岸互動以悲劇收場,就必須在公正合理的前提下,創造性地推出化解百年分治產生的諸多難題的新政策。」
筆者在民國八十五年七月號《遠見》上發表一篇小文,題曰「台灣不可獨立,大陸不可獨裁」,對兩岸當局提出期許。兩岸領導人的想法和作法,實關係全體中國人的前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