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知識交流是最好的人際關係

莊素玉
user

莊素玉

2000-12-01

瀏覽數 15,050+

知識交流是最好的人際關係
 

本文出自 2000 / 12月號雜誌 第174期遠見雜誌

三年多前(一九九六年年底),現年四十歲、單身的曾文祺主動向明?總經理李焜耀要求請調蘇州明?,擔任蘇州明?營銷總部總監,為蘇州明?開拓中國大陸業務。

台北市迪化街南北貨批發商家庭出身、交通大學航運技術系、清華大學動力研究所、在美國取得工程管理碩士的曾文祺一點也沒有台灣情結,愛蘇州愛得不得了。似乎有一輩子都要在蘇州安身立命的打算 。更是有「中國大陸市場的開拓 ,捨我其誰?」人稱Michael的曾文祺說。

走進蘇州明?曾文祺所帶領的業務部門辦公室 ,布告欄上貼滿了曾文祺在台灣 、大陸所閱讀到的財經、管理期刊的好文共賞。

喜歡假日在宿舍泡一壺茶 、靜靜地讀書的曾文祺喜歡與人知識交流。在辦公室裡 ,他會與同事開讀書會,連出差、在飛機上都要讀書會 ,把大陸同事搞得很累。因為喜歡《遠見》雜誌的管理文章,每個月訂十本《遠見》雜誌,在大陸出差時 ,就到處送給中國的經銷商看。

曾文祺相當滿意他為蘇州明?所建立的中國業務核心競爭力。曾文祺認為在中國大陸布建銷售據點,需要花一段時間,別人不見得那麼容易跟上。

才不到三年光景,明?在中國大陸已經有將近十五億人民幣(約新台幣五十七億)的銷售實績,已經接近老大哥宏?在中國大陸委託宏?科技的銷售實績。蘇州明?的外銷實績約有三十五億人民幣。目前,明?在中國的光碟機、掃描儀,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都是前三名;桌上型顯示器是前五名。

在中國大陸的布建銷售據點,曾文祺認為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的門戶,是個重要銷售據點。「深圳的經濟活力與經濟脈動很強,」他說。

要瞭解人與文化

曾文祺認為,行銷要做好,要瞭解人與文化。飛遍大江南北,曾文祺到哪裡就觀察哪裡。他發現,以流行音樂與流行書籍而言,廣州與香港很接近,上海與台北接近,成都則受北京影響,北京則不會受台北、香港影響,有其獨特的文化。

因此,在中國行銷要作好 ,曾文祺認為,必須熱愛中國。「在中國大陸做行銷,是一輩子難得的機會,可以在這裡追求自己能力的最大發揮,中國的舞台才是世界最大的舞台,」常常一身明?運動服打扮的曾文祺說。

曾文祺喜歡舉大陸聯想電腦的例子。他說,中國市場之大,讓沒有一台個人電腦銷售到國外去的聯想電腦,光是憑藉著在中國的銷售實績,就是世界第十大的個人電腦公司。

曾文祺的知識交流不只在公司內,他也喜歡到中國大陸各大學去演講,為蘇州明?募集好的人才。跟大陸優秀的學生分享他的工作觀念、工作哲學與人生觀。

曾文祺部門的同事蘇州明?業務部副理李凱指出,在麥可身上學很多東西,因為麥可非常認同中國文化,不斷在傳播文化。譬如曾文祺在每年的明?中國經銷商大會裡,都與四百多個經銷商開讀書會(去年討論︽戴爾的祕密︾一書),一起討論如何經營一個企業。還利用閒暇,招待來自中國各地的經銷商,在蘇州古城騎腳踏車到處逛逛。亦即,曾文祺也順便在傳播蘇州文化。曾文祺對台灣的現況很失望。他很失望台灣的報紙都在報導政治。他在中國大陸,喜歡讀︽中國經營報︾︽工廠經濟世界︾︽南方周末︾、︽北京青年報︾。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曾文祺喜歡把他所讀到的好文章貼在辦公室的公布欄上。「最好的人際關係就是知識的交流,」曾文祺說。

通常週一到週五,曾文祺都在中國大陸各地跑業務,週末、週日就回到蘇州。

到大陸每個都市,他都非常享受當地的文化。蘇州明?產品經理孫文洪形容曾文祺「把自己定位為蘇州人,替這邊的人考慮很多。」

「當我被派到哪裡做什麼,我就一定會先去喜歡那裡,不會給自己自尋煩惱,」曾文祺說。

來自台北市迪化街南北貨傳統批發商之家,曾文祺卻很喜歡蘇州。他說,蘇州自古以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位處長江以南的魚米之鄉,也有幾千年的文化;再加上蘇州人安土重遷,自古出文臣,不出武將,「是留人的地方。」

終生之計在樹人

曾文祺到蘇州三年,每年他的工作重點都不一樣。第一年,他做的是「一年之計在於樹糧」。也就是憑藉著跟大OEM廠談判,就容易得到收穫(訂單)。

第二年他做的是「十年之計在於樹木」。第二年他把OEM的業務交給他所訓練出來的員工做,他自己則專做Acer品牌的銷售業務 ,因為自有品牌的業績不容易做起來,可是一旦做起來 ,就等於養植成一片森林一樣,每年不用為了找糧食而那麼辛苦。

第三年他做的是「終生之計在於樹人」。第三年,他開始把時間用在人身上。由一九九八年開始的每一年十月、十一月開始,他就開始招才,平常也很注重培養人才。他希望把人才培養得跟他一樣。因此每年秋天,他就到各大學召募人才,順便演講,召募到五、六個素質不錯的人,再開始好好培養 。「我們最拿手的就是培養人,」曾文祺說。(好個善良、毫無保留的台胞!)他希望把身邊的人培養成有價值的人。「你唯有能透過其他人創造價值,你的價值才能無限延伸,」曾文祺說。

曾文祺訓練新人,一開始一定先來個恐懼療法,等到把人帶上來之後,再由底下的中階主管去嚴厲帶下面的人,這樣他就可以做更多策略上的事。因為曾文祺相信,人類有很多原始的本能,譬如恐懼與慾望。所以他總想辦法帶出新人要有成功慾望,有成功的經驗。但為了讓他們成功,所以當同事事情沒有做好時,他總以非常兇的態度講他們的不是。他的重要幹部李凱就記得,當年曾因為一件事沒處理好,就被曾文祺叫去辦公室,整整被訓了一個鐘頭,使得身穿毛衣的他,流得渾身是汗。

在被長期嚴格要求之後,等到部屬自己開始出現追求自我成就的動機與慾望時,曾文祺不再嚴格了。

曾文祺的人生觀是一定要能創造價值,能創造多大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就有多大。「唯有透過其他的人創造價值,價值才能無限延伸,」曾文祺說。在中國大陸做業務三年,曾文祺為大陸資訊產業實力不容忽視。曾文祺喜歡舉大陸聯想電腦為例,他認為聯想徹底體現了施振榮的策略。曾文祺認為施振榮的策略想法很好,可是卻沒有在宏?落實。譬如聯想所做的簡易個人電腦(就是施振榮過去所提的國民電腦)、多媒體電腦(就是宏?的渴望電腦)、網路個人電腦,做得算很成功。其中第一項、第二項電腦都是施振榮的想法,但卻由大陸的聯想電腦來落實。曾文祺指出,三、四年前,只要施振榮的書一出版,聯想的人就趕快去買。身在蘇州,曾文祺對台灣目前的狀況有點難過。他指出,「在知識經濟戰爭中,台灣沒有備戰,台灣根本在做政治意識的鬥爭,那些人還在搞政治!把台灣推向政治懸崖。」曾文祺在中國大陸,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說,「再給我幾年,我一定可以把中國大陸市場做起來。」

「不要問台商為什麼要到中國來?要問,為什麼不來 ?」曾文祺說。(莊素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