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鄭淑敏:二OO七年,無線電視全面數位化

季欣麟
user

季欣麟

1999-07-01

瀏覽數 18,200+

鄭淑敏:二OO七年,無線電視全面數位化
 

本文出自 1999 / 7月號雜誌 第157期遠見雜誌

日本第三大出版商角川書店今年在日本上市,股價樂觀上漲,引起轟動。然而國內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去年盈餘居無線四台之冠的中視,預計在八月掛牌率先上市。

中視除了將是國內第一家、亞洲地區第九家公開上市的無線電視公司之外,也象徵國內智慧財產權公司上市的另類指標。國內股市從注重土地、營收等有形資產,開始估量智慧財產類公司無形資產的潛力。「中視上市經驗」提供想上市的智財權公司一個新註解,也代表一種新投資觀念的降臨。

本刊特地走訪全程策劃上市的舵手中視董事長鄭淑敏,縱談中視上市的計畫與未來走向數位化媒體及國際舞台的構想。

問:今年是中視開播第三十年,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準備積極上市?釋出多少股?

答:我們預計八月掛牌上市,一股的底價是三十六元,掛牌的價錢可能是五十四元,這次釋出兩千萬股,占總資本額的六.七%,有一半採競標抽籤。

中視積極上市其實是很早就規劃了,只是前任董事長非常反對,所以延後。中視積極上市有幾個理由,第一是它面對有線電視市場的侵蝕,獲利一直在下降;中視試圖藉由上市補足精力,給經營團隊一個壓力,讓公司保持獲利,把競爭力拉高。

擺脫政黨色彩

其次,中視也必須從黨營事業,轉型為黨的投資事業,變成專業人士經營。所謂黨營事業是真的由國民黨的人在經營;因為媒體是一個專業,如果一直是由黨的大老掌管,或變成黨的酬庸職位,那麼這個公司只會一直往下走。過去老三台寡占,還沒有什麼關係,媒體開放後,就不得不注重專業經營的重要性。

同時,黨營在民主社會中造成十分負面的印象。一個推動民主改革的政黨,如果還背著包袱來掌控一個媒體,是一背道而馳的做法,它必須把這個包袱拿掉。獲利下降與背負控制媒體的惡名,是中視過去很大的致命傷,把股權釋出,代表國民黨可以投資,卻不能經營,特別是不能操控新聞。

問:但一些重要的投資人如吳伯雄、黃輝珍等仍有黨的色彩?

答:但他們只是法人代表,經營已經是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如果不是這樣,以我在國民黨的資歷,不可能在這個位置上。

問:經過釋股之後,國民黨持有股份會有多大程度的變化?

答:現在黨持股比率愈來愈降,會到四○%以下,將來可能還會降到三○%甚至二○%。同時上市後,任何一個在股東大會的小股東意見,我們都很難漠視,他們可能是民進黨或新黨的人。

問:會不會擔心經營時,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答:他提出的理念必須是專業的理念,因為我是媒體,不能左右我們新聞要怎麼做。這是一種禁忌。其他決策就是要收視好,導致獲利,這也是一般股東在意的。只要本業做得好,持續獲利,股東可以對股息股利分配等政策有意見,卻不能告訴我們一定要做哪種戲劇或節目。

數位傳播科技發展

問:中視上市的過程中,據說成立了八個專案小組,請問你們是如何做公司體質的調整?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答:這是一個很艱辛的歷程!三年前我進中視,就是要規劃公司上市。首先要先算一下我的人事成本占多少,那麼多的人事成本的產出有多少。算出來發現中間有很嚴重的問題:獲利的能力在下降,但是人事成本卻在增高。人事精簡成為必須,於是一開始就採取人事凍結。資遣特約的演藝人員與樂隊,六月一日起,我們把組織扁平化,合併了幾個幕僚單位,有一、二十個一級主管變成二級主管或從主管變成非主管,就是很堅定地去做這件事。

問:會不會面對反彈?

答:這是漸進式的,我們很早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溝通,我們必須要做這樣的動作,才有競爭力,心態要慢慢調整。能夠獨立的部門就讓它獨立出去,這幾年我們與頻道代理商木喬公司策略聯盟成立中視衛星公司;與《中國時報》合作成立雙中傳播公司;與製作人徐進良合組製作公司;成立中視資訊科技公司,專門為進入Internet 產業做準備;同時把公關部門Spin out(獨立脫離)出去,成立中視公關顧問公司;並有原來負責出版的中視文化公司;而且最近還投資了錸德子公司、做DVD發行代理的巨圖公司。所以我們是在本業的周邊做一些投資。過去三台比較封閉,只想把頻道填滿就好,但現在競爭如此激烈,我們希望結合子公司協力迎向挑戰。

問:整個集資的動作,跟數位化的發展有何關係?

答:絕對有很大的關係。二○○七年,無線電視要全面數位化,我們將由一個頻道增加為四至六個頻道,我們有一個數位規劃小組,正在研擬。一個頻道我們就已經搞得昏天暗地,變成四至六個頻道,每個頻道都要有content在裡面,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投資、很大的工程。加上傳播科技走向互動式發展,過去是單向傳播,以後分眾愈來愈多,隨選視訊成為趨勢,也要與電腦結合,所以我們有很多的相關研究。傳播的通路愈來愈多,每個傳播通路勢必改變我們傳播與接收訊息的行為,在此態勢下,我們要思考如何生存。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局面。媒體雖然是一個老的東西,但在二十一世紀,卻會有新的玩法、新的觀念、新的傳播行為、新的閱聽人、新的廣告投資人。面對這個全新的狀況,我們很擔憂,但也花了許多時間研究。中視資訊科技公司很大的任務,就是在網際網路上尋找商機。

經營管理透明化

問:你雖然說有獲利下降的壓力,但去年你們營業額還是有約七%的成長?

答:獲利下降是因為廣告大餅,本來只有三家無線電視分,現在變成很多人來分。其實我們在國內所有媒體中是獲利最高的,而在今年《天下》雜誌前五十大最會賺錢的公司中,中視位居第三十八名。目前來講,我們十分注重我們本業,除此之外,我們在業外的理財操作上定很多目標,讓業外收入來填補我們在廣告收入被瓜分掉的部分。但中視還是要求本業獲利最高,我相信,今年一至四月,中視的獲利超過台視和華視獲利相加的總額。

問:你們怎麼做到的?

答:Hard Work!中視新聞收視率第一,其他節目也全面開紅盤。

問:在節目上做了哪些改革?

答:我們對收視族群做了詳盡的分析,並設計適合他們的節目,在節目定位上做得非常仔細。非常注重行銷與開發新的年輕觀眾群。

問:中視是亞洲第九家上市的無線電視,放在亞洲這個框架來看,中視上市的意義為何?

答:台灣要變成亞太媒體中心,需要很多的合作伙伴與專業人士的投入,如何說服別人你的公司是很好的。很多未上市公司有難查的財務弊端、經營管理也不透明化,中視上市後一切都透明公開,才有能力去吸引好的國際合作伙伴。我們跨出這一步,往後會走得很快。同時,未來公司數位化會需要很多資金與人才,公司上市後就更有條件吸引這些因素。

問:智財權公司上市的意義為何?

答:我覺得,智財權公司上市,在社會發展中扮演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當我們能把一家智財權公司拿到股票市場,讓大家evaluate(評價)時,表示這個國家對智慧財產權有一定的認知與重視。重視智財權,也顯示這個國家鼓勵創意、創造能力強;而一個國家能展現創造力,代表競爭力有希望,是進步的象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