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殷允中:精準掌握全球的機會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9-02-01

瀏覽數 17,150+

殷允中:精準掌握全球的機會
 

本文出自 1999 / 2月號雜誌 第152期遠見雜誌

擁有國際觀,是跨入下個世紀的首要關鍵,和國際觀相呼應的是地球村的觀念;做生意必須考慮國際的互動,例如東南亞經濟風暴及歐元,都深刻影響全球。沒有一個人或國家可以脫離其他國家而獨立,包括經濟、環保。其次是客戶導向愈來愈重要,因為通路變得寬廣,誰接近客戶誰就贏。未來競爭也是愈形激烈,原來占市場優勢的很容易就被打破,所以一定要不斷進步。保持現狀就是落伍,進步比別人慢也是落伍,要有這樣的自我期許,企業才能經營下去。

未來企業必須看到全球的機會、挑戰及壓力,公司要和別人策略聯盟,採取既競爭又合作的策略。另一方面連鎖店發展迅速,機動性增強,人的流動性愈來愈大,企業要讓客戶在各個地方都得到滿足,自己要能跨到其他領域,不然就要聯盟,包括跨國、異業、上下游整合及水平整合,才能掌握脈動。

在軟體產業上,下個世紀跨過Y2K的挑戰後,資訊應用更具體,對人類的負面影響可以降到最低,這是人類付出很大代價學習到的;除了商用、家用電腦,以後連個人都會隨身帶一部電腦。

對軟體產業來說,人才缺乏還是一個問題,不僅在台灣,全球都一樣,所以人才培育仍是很大的挑戰,創新能力的要求也會更高。未來任何產業必須居於領先地位才能生存,這要靠全球化,以及策略聯盟來達成。由於產品太多,另一個重要課題是軟體的服務,誰能提供全面性的解決方案、誰有此規模、知識提供有效率的服務,讓客戶覺得貼心,非常重要。

過去二十年,台灣的硬體產業排名世界第三;過去十年,在半導體產業晶圓代工打出一片天空,主要憑藉的就是台灣的彈性。較之日、韓、美,我們能很快地改動生產線,以少於一半的時間完成生產作業;加上品質還不錯,硬體愈來愈標準化,所以占了優勢。展望未來,許多國家都在追趕,我們希望能從資訊的生產大國,變成資訊的應用大國。資訊產業生產那麼多,九成都外銷,但國內資訊軟硬體應用比例仍不多,服務軟體還是不夠。我們期望軟體服務是台灣科技未來的主線,不光是神通、宏B,甚至像聯電、台積電都說他們是服務業。

要如何落實,語言是我們的障礙之一。談到電腦還是英文為主,應該利用我們的語言,使其成為優勢而非弱勢,譬如進入大陸市場及亞太市場,我們的雙語便成為優勢。下一步要把亞洲大中國市場當做訓練場,是和歐美匹敵競爭的最快方法。長期來說,我們也要加入世界主流市場,台灣的彈性速度是別的國家不及的,這個優勢也要用在軟體上。同時,從根本做起,教育下一代,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與世界觀。台灣從前靠中小企業,未來則要有世界觀、尊重不同的文化,加上本身的優點,我們的前途仍然看好。

人類並非世界的主宰,資源是有限的,必須尊敬大自然,下一代的生存環境才會更好。科技的發展和對人文的尊重應該平衡,人類的生活才會進入佳境。

(蘇岱崙整理)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21世紀全球語摘

身體網路將連上建築網路,建築網路連上社區網路,

社區網路再連上全球網路。從身上穿戴的感測器,到涵蓋全球的

通訊衛星和長途電纜,都是位元星球的基本元件。

連你的膝蓋,也將與資訊高速公路連線。

——米契爾(W. J. Mitchell),《位元城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