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句話,有多重?

單位,想的和你不一樣

陳莞欣
user

陳莞欣

2016-07-29

瀏覽數 18,350+

一句話,有多重?
 

一公斤有多重,一馬赫又有多快?蘋果和火龍果,誰大誰小?得用多少張紙,才能寫乾一支筆的墨水?算出幾何題的面積,就能成就心願?以黃金比例分割出來的大圓小圓,竟能拼湊出熊的模樣?

生活中充滿各種單位,你或許未曾留心,它們卻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把冷硬的單位符號,轉化為有趣而貼近日常的設計,正是日本21_21 Design Sight「單位展」的核心概念。

從雞同鴨講中誕生的單位展

「21_21 Design Sight」,有3位赫赫有名的總監:日本設計大師三宅一生、佐藤卓和以極簡風著名的深澤直人。「21_21 Design Sight」之名,意味著以絕佳執行的設計眼力,帶領人們重新著眼於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單位展的設計,正是承襲著這樣的理念而來。

「21_21 Design Sight」的企畫總監前村達也是單位展的催生者。這個展的萌芽,始於2013年他參與籌畫的「稻米展」。人們對單位卻有截然不同的理解。例如,日本稻農會以「一反」為單位,說明稻田的大小。但來自東京的策展團隊卻完全搞不懂,「一反」究竟是多少?後來才明白,原來,「一反」的稻田,是一個人可以吃一年的稻作產量。

一段雞同鴨講的工作軼事,卻讓前村達也有了新的靈感。「我們不想要把一切都符號化。」學校教育告訴我們,公斤是重量的單位。但如果先讓人看見一公斤重的不同事物,再回過頭告訴你「這就是一公斤」的話,「不是更容易讓人理解嗎?」

單位是生活,不是硬邦邦的數據

了解單位,也是理解一個社會中人們衡量事物的共同標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此更加靠近。

單位的用法,往往傳神的勾勒出每個文化的生活脈絡。像是最能代表日本的單位,非榻榻米的「一疊」莫屬。而他眼中最有台灣風情的單位,大都和飲食有關,例如小飯館裡一張張四四方方的餐巾紙、喝台灣啤酒的小杯子、吃火鍋時汆燙蚵仔的小勺子等。單位絕非只是教科書中硬邦邦的文字,而是充滿了生活的趣味。

長度、重量或容積,也反映了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議題。拿著X光片的木頭小人,代表輻射的單位「西弗」,暗示311後在日本備受關注的核能議題。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前村達也說,不僅他本人反核,現年78歲的三宅一生本身亦是廣島核爆的受害者。核能安全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切身有感的議題。他笑說,「其實,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懂西弗這個單位。」但正因如此,「那種讓人搞不懂的單位,其實對我們才是最不好的。」

單位展

單位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