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皮克斯的第一部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開始,每一部裡頭都會出現一個關鍵密碼「A113」。
像是《玩具總動員》裡頭一台送披薩車子的車牌號碼是「A113」;《料理鼠王》一頭巨鼠的狗牌編號是「A113」;《天外奇蹟》裡頭老爺爺坐在法庭外的門牌號碼是「A113」;《瓦力》中疏散人類的電腦代號就是「A113」;《汽車總動員》中的火車車號以及脫線的車牌都是「A113」。
很少人知道,其實「A113」是美國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CalArts)裡一間教室的門牌號碼,因為現在許多在迪士尼和皮克斯工作的動畫師,都曾在「A113」這間教室學習,他們想對這間教室表達感謝尊敬之意。
加州藝術學院是由迪士尼創辦人華特.迪士尼所創立的學校。 所有知名的動畫導演,包含提姆‧波頓、海綿寶寶創始人、皮克斯總裁、天外奇蹟導演等,都是由加州藝術學院培養出來,我對這間學校滿懷憧憬,感覺在那裡學習就可以成為他們, 於是,我勇敢而堅定地跟自己說:「我想要進去讀!」
建立風格 成為引導時代的藝術家
CalArts是充滿天才的學校,但即便你是天才,也一定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所以CalArts非常重視基礎,一年級的課程從早上8點半排到晚上10點,禮拜六是大師講座,直到三年級才會降低課程比重,讓學生有更多時間自由創作。
開學第一個禮拜我覺得很灰心,因為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名,也得過很多獎,但是當周圍的同學也一樣優秀,我要怎麼展現自己,讓自己更突出?後來我發現,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看左右,模仿別人,而是用心去聽自己的聲音,把自己的特色展現出來,你自然就和別人不同。
我的一年級動畫老師Mike Nguyen影響我最深,他鼓勵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創造新的動畫,沒有必要從書本上去學習,而是應該自己去發掘時間的控制、擠壓拉長的方式、重量的平衡,在他的觀念下,每一位學生都是天才、導演,及藝術家。
在CalArts,學生的地位比老師還高。例如我們的選課是一排老師坐著,由學生來選擇你想要的老師,如果你不喜歡某位老師,可以永遠不修他的課,照樣能夠畢業。即使是別的系所,只要老師同意,所有的課程都可以自由修課。
曾經有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說錯話得罪學生,結果上課時,教室空無一人,後來這位老師就離開學校了。在這裡,每個學生都非常自我,他不需要老師跟他說教,而是希望你能帶給他不同的啟發,如果老師的能力不比學生強,不管是選修還是必修課,學生寧願去聽別的老師的課。
台灣的教育是聽老師的話,在CalArts,他反而希望你不要聽老師的,用你自己的想法去推翻他,然後做得比他還好,這才是好的藝術家。我們在課堂上常辯論,有次系主任在講到某種設計風格時,我直接舉手說,這樣的手法太設計性了,老師沒有生氣,反而與我討論,是不是我較適合日本寫實的風格?後來我私下跟他道歉,他反而覺得這樣很好,因為老師給的建議應該是一種啟發,而不是指令;因為聽慣指令的學生,久而久之,就不再懂得自己思考。
創意,其實是需要被保護的。CalArts相信,創意其實來自於每個人的內在,你喜歡做什麼,如果我不去干涉你的想法,幫助你走到你想要的地方,你的創意就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在一、二年級,我們的影片做好之後,老師不會做任何講評,他希望讓你自由自在的去做自己想要的題目;而老師的評分,也不是用ABC的等級來區分,因為藝術是需要勇敢實驗的,但是在實驗中一定有成功與失敗,他不希望你因為自己實驗的成績不好,就不再去嘗試了。
自由去挑戰新的可能、挑戰老師的思維、挑戰別人對你的看法,CalArts留給學生最多的自由空間,讓你自由去表達自己,去下屬於自己的定義、去超越其他人的眼光。
產業接軌 求職星光大道
CalArts的動畫系與好萊塢動畫產業的關係非常密切,也是全世界動畫產業矚目的焦點,只要你夠努力、作品夠傑出,完全不怕沒有機會。許多電影公司的製作人會來系上欣賞學生的作品,發掘人才,很多人在第一年就被業界挖角,到了大四畢業,常常只剩下兩三隻小貓而已。
所有學生的作品,會在每年學期末舉辦的「Open Show」聯合發表,經由全校老師評分後,會從160部影片中再選出40部左右,另外舉辦「Producer Show」,邀請皮克斯、迪士尼、夢工廠的重要製作人前來觀賞,再過一、二天,還有個「Job Fair」,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若有製作人看上你的想法與創意,就可以進一步洽談面試,進而獲得實習或工作機會。
我要畢業那一年,恰逢迪士尼裁員,皮克斯推出賣座的3D電影 《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當時業界一直出現「2D已死」的聲浪,甚至還有謠傳迪士尼將動畫桌全部賣掉,要全力發展3D。
當時我所就讀的「角色動畫系」,學的全是手繪動畫,於是我開始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我不想使用電腦來完成作品,因為大家都會拿皮克斯的作品來做比較,而皮克斯花了幾千億的資金與人力去做,一個學生的能力和財力很難做到那個樣子。
為了走出不一樣的路,我決定以「偶動畫」當作我的畢業作品。「偶動畫」是戲偶為主角,一邊微幅調整這些玩偶的動作、一邊拍下這些影像,最終再集合、攝製成動畫影片,讓這些玩偶彷彿活生生地能說能跑又能跳,而大家所熟知的提姆波頓便是偶動畫界的翹楚。
CalArts有音樂、戲劇、舞蹈、電影等所有藝術相關科系,全部科系的學生常常有機會在同一個屋簷下學習,就是為了鼓勵跨領域的學習與合作。為了製作戲偶、自己拍攝,我跑去修了服裝設計系及燈光等相關課程,也到實驗動畫系去請教提姆.波頓的老師,提姆.波頓的第一部偶動畫作品就由他來製作,這位老師也很願意一對一帶著我,完成的作品《番茄醬》後來拿下2010 年英國獨立製片影展最佳動畫影片,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方向會成功,所以盡可能Keep your door open,尋求更多元的可能性。
生命經歷 是感動人的核心
我之前幾個作品都是比較單純的完整故事,最後一年老師跟我說,他覺得我有控制狂,我非常訝異!為什麼他會這樣說?他說:「你要容許你的故事讓觀眾有不同的聯想。」後來我做《番茄醬》時,除了故事主線之外,還有一個小女生的出現,她和故事有什麼關聯?你必須適時放手,留給觀眾更多想像的可能。
如何去定義一個好故事?在CalArts,我們會學習迪士尼的敘事方法,但也常常試著去打破規則。說故事的方法其實是非常個人的,我的故事都和我的生命經歷有關。《番茄醬》講的是農業家庭的困頓生活,從小到大我們家就是種田維生,生活在機場旁邊,所以影片中主角的家旁邊的番茄醬工廠,也是在隱喻機場。主角家只能種出青澀的綠番茄,為了種出甜美的紅色番茄,他試了由陌生老人提供的種子,卻發生了一連串驚悚事件。
這部短片很短,後勁很強,其實這是一個關乎自己的故事。學校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我知道「自己」是最獨一無二的,只要找到自己最特別的地方,把它放大,你的作品就擁有自己的風格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