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活到老,工作到老你應當:永遠保持競爭力
現象
日本、歐美與台灣都已相繼進入高齡化社會,為了因應老化社會的到來,加上各國政府財政日益困窘,一些國家都已開始延後退休年齡。
趨勢
生物醫學結合科技為人類社會帶來巨變,10年後的工作形態也會改變。
《世代風暴》(The ComingGenerational Storm)一書指出,2010年開始,勞動力的成長將放緩,低於人口成長。當年輕一代勞動人口減少後,屆時中壯年將會不斷進修充電,以因應退休年齡的延後。
《未來在發酵》(Inevitable Surprises)作者知名未來學家彼得‧ 舒瓦茲(PeterSchwartz),同時也是美國史蒂芬‧史匹柏導演《關鍵報告》的未來情境構想者,他在勾勒2030年的人類生活時指出,未來街道上放眼所及盡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因為生物醫學發達讓這些老年人不但更長壽,也更健康聰明,新的勞動力將會出現高齡但經驗豐富的生力軍。屆時,老年人也將進軍職場,未來各個機構會越來越願意接納老人,因為醫藥的發展,老人會越活越長壽、越活越健康,未來10年之內記憶力退化將獲得解決,未來工作腦力重於體力,「高齡員工會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
其實,不用等到2030年,現在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延後退休年齡,除了考慮到老人年金發放可能引起財政困難外,人類壽命與健康往上攀升也是原因之一,10年之後或許會愈趨明顯。想想看,如果你現在正好是30世代,那麼30年後,你正是舒瓦茲口中那批越來越年輕的高齡人士。
因應
30世代未來工作壽命只會增加,30世代該期待的,可能不是未來退休的生活,而是如何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因應未來的局面,未來自由工作者必須得一邊工作,一邊不斷地努力學習進修,才能繼續保住飯碗。
10年後:辦公室將消失你應當:把自己變成專業品牌
現象
跨國企業90年代開始大為流行後,跨國工作人也因應而生,隨著工作變成可移動的性質,目前已經有許多工作人是靠著隨身的電子設備走天下,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工作到哪裡。
趨勢
電信業的進步加上工作場域開放, 未來工作與休閒將成為一體。10年後無論是走在街上、咖啡廳,或是在外地旅遊,已經愈來愈無法區分眼前穿著休閒衣服的人,究竟是在度假遊樂,還是在工作中,既然工作可以透過隨身電子設備帶著走,工作的移動性將更為加強,傳統穿西裝打領帶穿梭在辦公室的白領階級,將會逐漸消失。
日本電信DoCoMo廣告預言10年後的生活,人們可以帶著多功能的電信設備到任何地方,甚至到熱帶森林一邊探險,一邊打開隨身輕巧的電信科技設備,隨時與家人及上司對話,開啟同時兼顧休閒與工作的生活方式。除了個人專業品牌日益受到重視,多重工作生涯也逐漸增多。作家侯文詠不僅是一位暢銷小說家,也是一位專業醫師,這種雙重或是多重的專業能力與身分將不再是鳳毛麟角,《雙料生涯》(Double Lives: Crafting Your Life of Workand Passion for Untold Success)作者David Heenan明白指出,未來單一職業並非成功的唯一道路,人們會在工作與興趣間找到平衡,並且同時進行。
隨著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到來,勞心工作逐漸取代勞力分工,彼得‧杜拉克在《下一個社會》(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Beyond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中已明白點出:「未來知識工作者會迅速成為最大的勞動團體,且成為創造財富的主力。」。
因應
既然未來工作與休閒可以合而為一,這也意味著未來是腦力重於體力的時代,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個人必須加強自己的專業品牌,才能在無遠弗屆的工作場域裡,繼續維持職場工作競爭力。
10年後:人人都能變身「跳蚤」你應當:預先做好人脈管理
現象
21世紀已經逐漸進入強調個人專業與分工的時代,由於科技與網路資訊的發達,目前已經有不少個人工作者利用數位設備,便可獨立發展出個人工作的空間與彈性運用的時間,進而逐漸發展出個人品牌,人脈自然也就成為源源不斷工作的最大來源與資產。
趨勢
英國當代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曾在《大象與跳蚤: 預見組織與個人的未來》(The Elephant and theFlea: Looking backwards to the Future)中,以「跳蚤」來形容自由獨立的個人工作者,並表示「21世紀將會是跳蚤的天下,而且每一個人都將會經歷成為跳蚤的轉變。」這樣的情形在10年內將會更加顯著。
除了個人工作者的數量將會增加之外, 溫世仁先生則在《供過於求的世界》一書中,直接點出未來的失業人口將大幅度增加,失業即將成為普世現象。人力資源在網路普及後大量釋出,整個東亞都會面臨嚴重的失業問題,社會即將進入一個無工作可做(jobless)的年代。
彼得‧舒瓦茲說:「深刻而坦誠的人際關係, 能夠協助並陪伴你歷經下一次轉變時期。」此外,人脈的建立也可以使人人都是CEO,獨立創業成為可能。在《未來十年好光景》(The Roaring 2000s)一書寫出未來10年工作新展望,藉由新的網路經濟,人人都是企業家,跳出傳統雇員的角色,成為獨立的自僱專業人士或是網路組織中的獨立企業單位。這也可以看做是自由工作者的價值受到肯定,當自由獨立工作者具備了靈活與專業的工作能力,在跳脫如大象般的龐大組織、成為獨立的「跳蚤」後, 未來工作方式就將印證查爾斯‧韓第所預言的:「21世紀將是跳蚤的天下。」
因應
自行創業的數位知識管理公司負責人楊舜仁認為,人脈若能管理好,貴人自然會出現。他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教人名片管理,未來的世界,靠著網路科技的發達,善用人脈的力量,影響將更加無遠弗屆。而掌握人脈之前,自然要先懂得付出。
10年後:可拋式勞力取代雇用式你應當:和人力銀行打好關係
現象
隨著今年7月勞退新制上路、派遣行業逐漸興盛、企業委外(outsourcing)現象也大為流行,這些職場新趨勢將帶動新型態工作的產生。在強調個人主義,以及企業為降低人事成本的前提下,近年來日本企業也紛紛摒棄終身聘僱制,改以人力派遣的方式來徵求「幫手型的人才」。
趨勢
在《血、汗與淚水──人類工作的演化》(Blood, sweat andtears: the evolution of work)這本書中, 作者理查‧ 丹肯(Richard Donkin)更直言:「20世紀大企業建制的百年聘僱制度,將會一去不復返。」
彈性工作時代來臨。朝九晚五的聘僱工作將成為20世紀的代名詞,未來人力彈性化的運用,將如查爾斯‧韓第所言的「酢醬草組織」,企業是由核心團隊、約聘人員與彈性勞工所組成的三瓣葉片,不僅符合個人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更符合企業降低生產與人事成本的考量。
90年代,美國《時代雜誌》(TIME)曾指出,未來「新的即時型勞力」將成為職場主流,也就是兼職與派遣員工所擁有的高流動性、富彈性,以及用後即可拋棄的特色,可以為企業降低人事成本,創造最大的利潤。公元2000年,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也撰文指出,美國9%白領工作者將在10~15年內消失或改變。
而隨著低底薪與高獎金的時代來臨,階級將日益模糊化,無論前方業務或後勤行政單位,將以個人表現來決定薪資的多寡,未來企業將朝工作平台化方向邁進。《血、汗與淚水──人類工作的演化》一書已經指出,美國現在最大的私人雇主,不再是大企業,而是專門從事臨時雇員仲介的人力公司,彈性工作時代確實已經來臨。
影響
台灣的《勞動派遣法》一旦今年在立法院正式立法通過後,未來10年大量派遣員工與自由工作者將會成為職場主流;加上勞退金改為可以帶著走,終身聘僱制不但不受企業歡迎,職場工作者也不再對公司具有忠誠度。
10年後:英語是強勢溝通語言你應當:無論如何把英文搞好
現象
就算足不出戶, 在家裡上網、收發信件也免不了要使用英文;進入職場後,英語能力更是基本配備,甚至已成為面談、升遷的關鍵優勢。
趨勢
雖然大陸的經濟迅速起飛,中文也是目前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不過英語在未來1 0年內卻仍是最強勢的全球性溝通語言。語言學家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在《英語帝國》(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中提及「新英語」的概念,這是指使用英語的國家所發展出具當地特色的英語,像是澳洲英語、新加坡英語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斯里蘭卡的「南亞英語」等。「即使英語在歲月流轉的過程中,差異會愈來愈大,最終世界英語也不至於會毀滅瓦解。有可能大家會學習使用多種方言英語來應付國際事務的需要。一種新的英語形式『世界標準英語』(World Standard SpokenEnglish, WSSE)——幾乎已經確定將崛起。」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也認為,網路的興起,讓英語更加受到重視,成為大家溝通的工具。用語言來學習新知是很重要的,若是不能夠從網路上迅速吸取訊息,或是無法用語言正確表達意思,那麼其他的知識再好也是枉然。
因應
不論英語如何遞嬗、大陸經濟如何起飛,乖乖地把英文學好依舊是下一個10年不變的金科玉律。
10年後:「部落格」將成溝通工具你應當:開始用網路表達自己
現象
「你今天部落格了沒?」成為網路使用者的問候語之一,部落格軟體也日益方便使用。
趨勢
在各家網路軟體公司激烈的競爭下,部落格(Blog)的使用將會和電子信件或是即時通訊(IM)一樣普及,而且成為人們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甚至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取代媒體,成為網路使用者吸收資訊的主要來源,而「部落客」(Blogger)們更樂見自己就是個有能力發聲的小型媒體。
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BillGates)在2005年1月31日接受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訪問時,就提到他也會很想擁有自己的部落格,不過實在沒有時間,「當部落格軟體愈來愈方便使用,在撰寫e-mail或部落格之間的界線也開始變得模糊,這會徹底改變我們記錄生活的方式。」這位早已經在部落格世界中看見商機的全球首富說。
影響
溝通網路化,打字的速度凌駕說話的速度,人們習慣在網路上表情達意,面對面倒是說不太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