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聲音的背後

製琴師與他的古典吉他

吳毅平
user

吳毅平

2005-04-01

瀏覽數 3,800+

聲音的背後
 

熱鬧吵雜的台北公館商圈,台電大樓旁,位在地下室的「河岸留言」PUB裡,一群打扮入時的年輕人正隨著重金屬樂團的演出而興奮狂吼。而在大樓另一端的巷子裡,一幢老舊公寓的頂樓,一位古典吉他製琴師正專注地用水砂紙磨著琴身側板,雖然已經磨了一整天,但這只是七次上漆手續中的一個小步驟而已。

林平岡手工製作古典吉他已超過20年。手工吉他製作過程繁瑣,以一人之力,平均一個月產量不到五把,當然如此精細工法下的產品價格也不低,用最頂級的雲衫、玫瑰木和黑檀木製作的成品定價要12萬元。

台灣學習古典吉他的人一直不多,這樣的產量足以應付需求,而如此精品也不在店裡展售,懂得門道的人自會上門來買。

其實林平岡不只是個製琴師,他是極少數集演奏家、老師與親手製作樂器於一身的人。國立藝專學習理論作曲畢業,並在畢業音樂會演出吉他獨奏後,便開始教學與演奏生涯,不但編寫吉他教本、練習曲樂譜,還灌錄演奏唱片。

當年因為受到民歌運動的影響,想學吉他的人越來越多,林平岡在各學校及機構吉他社團擔任老師,教過的學生超過千人,目前活躍於古典吉他界的演奏家徐昭宇也是他的學生。

後來,林平岡自己動手做吉他,因為他發現,學生從樂器行買來的廉價吉他實在很難彈,為了教學,乾脆動手幫學生改造,而後來他手指又受傷,靈活度大不如前,所以就乾脆開始當手工製琴師,一做就是20年。

由於本身也是演奏家,對於自製琴的音色當然極為講究,為了品質,還曾至日本見習、赴德國挑選面板木材。

「這裡的東西足以讓100人一起工作。」林平岡對自己工作室設備和機具的完善極為自豪,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個「工廠」就在台北市中心,一把把足以成為工藝典範的吉他就從羅斯福路上的車水馬龍中誕生。

全台灣從事這樣工作的人屈指可數,古典吉他在此地又屬冷門,不過林平岡仍然持續不斷的製作出高品質的琴,因為總會有人順著昏暗的樓梯,爬上五層樓,熱切的尋找心目中最棒的琴。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