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時就決定出家,今年32歲的佛光山慧峰法師,是一位來自紐西蘭的西方青年。精通英文、中文及義大利文的他,反問了一句:「我們對人生的期許是什麼?」
以西方人的觀點來看,他也認為30歲是人生的精華期,但是他覺得在投入事業之前,應該要先想清楚人生觀與方向,否則很早就輕易獲得成就的人,容易被自滿所誤。
30世代人才輩出
近年來,佛光山在世代交替的傳承下,特別重視青年的動力與熱情,30世代因此人才輩出,許多年輕法師都已在全球佛光山各個重要的組織分會中,肩負重責大任。
這些30世代法師都是來自全球各地優秀的年輕人,由於佛光山在全球共有200多個道場,吸引當地許多對世界有使命有理想的年輕人加入,從擔任志工開始,進而出家。這些人擁有高學歷,更精通數國語言,他們在宗教世界裡的非營利組織中發揮所長, 從藝術、歷史、學術、禪學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專業的素養,而且透過佛光山特有的輪調制度,每隔一段時期就被派往不同國家接受磨練與學習。
現任美國西來大學中文學校校長的妙士法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年33歲的他在西來大學佛學研究所畢業後,就被調派到國際佛光會學習,擔任佛光會中華總會輔導法師,隨後又被派往上海,擔任佛光山駐中國上海代表,從事佛教學術論文的發行,之後又被調派到美國,擔任目前的職位。
因為年輕,常常被別人問及為什麼出家?精通多種語言的妙士法師說:「現在的六年級是立足於社會的菁英,出家人也是一樣,不再是躲在深山的青燈古佛,而是走向人間的社會一份子。」
15歲移民阿根廷, 受高等教育並精通數國語言的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就指出, 現在許多年輕一代的法師,都是因對世界有強烈使命感而出家的知識份子,正因為如此,在宗教無國界的理念下,他們到處為家,每到一個地方就全心投入關懷這塊土地。
用出世情懷做入世貢獻
當然,不只是30世代的東方人想成為出家眾,有愈來愈多的西方年輕人渴望獲得東方宗教體驗,嘗試過傳統東方宗教的寺院生活。
每年暑期,國際佛光會都會定期舉辦「國際傑出青年英文禪學營」,吸引許多來自哈佛、柏克萊、耶魯等世界知名
學校的研究生,到佛光山體驗為期一個月的禪修生活。
所謂的禪學營並不只是體驗出家眾的生活而已,除了有佛學與禪學課程、文化教學及台灣之旅外, 甚至舉辦世界青年論壇大會,熱烈討論當今世界的時事動向,讓這些名校的研究生彼此交流看法與互相學習。過去,出家人予人的印象多是誦經、念佛、做法事;現在的出家人是走入社會的一份子,從佛光山、法鼓山到慈濟等各個道場,都有30世代的身影,以出世情懷做入世的貢獻。今天的非營利組織正在全球化,宗教性的非營利組織也邁開國際化的腳步,在全球各地相繼成立道場與開辦各種文化志業, 現在年輕一代出家的原因已經不再只限於宗教因素,更多時候,他們是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
他們選擇出家是基於希望世界更好的使命感,希望透過宗教的大愛來完成他們個人的理想。他們多半是高學歷的知識分子,雖然是年輕的30世代,卻已經站在宗教性非營利組織志業的浪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