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機、老咖啡機、閒置多年的笨重健身器材、穿不下或早就褪流行的衣服....我們處在一個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的國度:喜歡買,不願意丟。
念舊並沒有什麼不對,我們都應該愛惜物品、善用它們,並保留值得回憶的紀念品。只是,收藏在櫃子裡的許多老東西並沒有什麼情感價值,而且大多數的價值正在一點一滴流失。你或許會認為,丟掉還能用的東西很浪費,覺得總有一天會用得上;但是未來能用到的機率,到底有多少?
許多人購買一個新物品,往往只是為了滿足嘗鮮的衝動,一旦好奇心獲得滿足,它的價值就變小了。也許多數人選擇把這樣的東西留在身邊,主要是因為罪惡感,認為自己沒有物盡其用,不過未來如果你不用了,卻沒有盡快賣掉取回部分金錢,反而讓它白白流失價值,那才真是大大的罪惡。
放手經濟學 只要曾經擁有
但是直到現在, 我們的社會制度仍存在一種觀念,「用過的東西」是次等和不好的。所幸,二手拍賣文化將照耀出物品的真正價值,趁手中物品還有銷售價值時,將它轉賣,然後購買更新更好的產品來取代, 例如賣掉才使用一年的iPod;把只穿了兩次、價值上萬元的名牌鞋脫手;倉庫裡的舊物、剛到手的新貨,都變成可以交易的資產。
這種轉變將重新定義社會既定的買賣常規,呈現一個新的購物型態,消費者會不斷更換私人物品、擁有並銷售二手貨, 因為對價值已經有了全新的看法。二手拍賣文化愈成熟,愈能協助我們發揮物品的真正價值,改寫與物品之間的關係,以及未來的購物行為。
未來將有更多人買得起高檔商品,享有越來越多的東西,因為他們買得起;消費者對於購物的想法有所不同了,大家只打算短暫持有。這種短暫持有的概念很類似租賃制度,不過傳統的租賃方式會預先設定到期日;短暫持有,卻能讓你自己決定何時不再繼續持有。
準備加入二手市場文化了嗎?要開發二手市場的潛力,必須先對自己購買的商品有深入了解,知道它們的價值將隨著時間產生何種變化, 有了這些概念,如果要轉賣某些商品,才能了解其二手市場是否夠強大,並在最佳時機賣出。
提高汰換率 珍惜物品價值
何時是最佳轉賣時機?短暫持有成本預計耗費多少?這些問題因人而異,也因物而異,因為每個人的品味、喜好各有不同,所以某一項物品對每個人的效用曲線也大不相同。一套亞曼尼(Armani)西裝的現價與預期價格,絕對與Hugo Boss的價格不同,也不同於非名牌西裝。影響價格的原因包括:商品的性質、外表與耐用性的脆弱程度。此外,價格會隨著時間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最新、最流線型的數位相機,會比勞力士經典錶款更快過時;一雙鞋會比白金珠寶更容易跌價,因為珠寶較不易磨損。商品的吸引力也會受到地理因素影響,比方說,十二月購買Gottex泳裝,南美洲烏拉圭的價格就高於紐約市的價格。
至於如何拿捏轉賣時機,中古車市場的運作方式可供借鏡。理想的情況是,你開了三年之後再買出,那時貶值幅度比較小,效用降低,持有成本也比較低,所以租賃期限通常設定至少三年。不過,這條貶值曲線對車子來說比較合理,我們的個人物品波動較大,某項商品或品牌可能持有三年再賣比較划算,但另一項商品可能最好持有一年就賣出。
以電腦和鞋子為例,雖然科技和時尚都進步神速,不過電腦的效用會比過時的鞋子來得大。未來不論是筆記型電腦或時髦的鞋子,我們都會修正消費行為,衡量商品的效用與價值之後,在最佳時機賣出。
一旦消費者了解剩餘價值的重要性,就會開始借助價格表與其他工具,推測商品未來一年或十年後的價格。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種推測很麻煩,考慮要買一台鍾愛的新電視機時,幹嘛還要煞風景先預測它會貶值多少? 答案很簡單:如果你能精準估計出未來的價格,不僅使自己更有購買力,你也將從中獲得更大的樂趣。
以前, 你不會把曾祖母留下來的瓷杯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會盡量保持它原始的面貌;希望成為傳家寶,所以小心翼翼保護。不過對於一雙鞋,就沒想那麼多了,你可能只把它當成雨傘一樣,好用、看起來還不錯。然而,如果你希望未來有人願意接手,就會開始愛惜這些東西。你會確保那雙鞋狀況良好,會更小心使用那些電子產品;小心呵護,最後會讓你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