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柏林:高薪藍領風光不再

黃韋宙
user

黃韋宙

2007-04-01

瀏覽數 3,600+

柏林:高薪藍領風光不再
 

德國工業技術舉世聞名,使得工人在德國很受尊重, 五年前, 柏林洪堡大學的教授會自豪地對人們說,他的孩子是技術工人。當時不少產品廣告都以工人形象為主題,穿著藍制服走在街上的工人很多,而且很有自信。現在這種現象變少了。從收入來看,德國藍領是世上收入最高的,他們平均年薪約新台幣129萬元,但和一般白領的215萬元相比,仍矮了一截;甚至剛畢業的大學生,只要進入好一點的公司,年薪也有149萬元之譜。

東歐勞工搶飯碗

德國勞工局官員分析,藍領普遍沒有大學文憑,一旦失去現有工作,很難找到能維持中產階級生活的新職。德國青少年研究所的調查也顯示,只有34%的人願從事藍領工作,而十年前此一比例高達83%。德國製造企業協會負責人憂心,技術藍領緊缺,可能損及「德國製造」的美名。

究其原因,德國經濟研究中心的特勞夫德教授分析,一是先進國家的製造業大量移向發展中國家。二是歐盟東擴,新成員國的工資成本低廉,促成大規模外包和境外活動。三是腦力勞動者成為職場主力,藍領概念面臨消亡。

今年1月1日,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加入歐盟首日,兩國大批勞工就湧入德國等歐盟國家,此景讓各國非常擔心,因為這會搶奪本國人的就業機會。以德國食品企業為例,它們委託東歐國家的公司加工肉類食品,平均每小時工資以130元計,而德國勞工至少要480元。很多東歐勞工認為,他們沒有搶走德國人的飯碗,因為他們做的都是德國人不願幹的「卑賤的」工作。

為此,德國正在制訂「重振藍領計畫」,包括硬性規定企業藍領與白領待遇的平衡、職業教育改革等。同時,限制引進外籍低水平技術勞工,使「藍領」不會淪為工資低、工作環境惡劣的代名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