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時有件趣事。老家在福建,同學的親戚是台灣人,我們約好要去台灣玩,結果跟父母哭鬧一陣才知道,台灣不是我說去就去的地方。
印象中台灣比較進步,像高科技產業就很出名,雖然這幾年大陸經濟上來了,但總覺得台灣保留更多的文化傳統。我小時後喜歡看張曼娟與劉墉的書,中學從課本學到美麗的日月潭跟阿里山。去北京念大學後,主修新聞,因而想接觸台灣特殊的媒體文化。有時因為自己講閩南話,竟被誤認是台灣人!在學校遇見台灣來的同學,覺得他們親切又充滿活力,這些都使我更想要體驗台灣的社會與文化。
我們大陸這一代,很像台灣四○、五○年代那一輩,開始拚命搞經濟。有時我覺得台灣年輕人更有優勢,他們的父母可能出過國、見過世面,但我的父母卻沒有,而是我們才開始走出去。父母為了栽培我付出許多,我不比別人更努力怎麼行?看到台灣年輕人,覺得他們活得很自由、很快樂,也很瀟灑,不像我們,肩上背負了很多。
也許我接觸的只是學校裡的台灣人,比較優秀,不全然是台灣年輕人的寫照,但是現在整個環境是向上的,人也跟著有動力,我們或許比較有企圖心,那也是因為不希望被社會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