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定要學會基金33法則

我的投資第一步該怎麼做?

賴育漣
user

賴育漣

2012-10-19

瀏覽數 5,750+

一定要學會基金33法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拿著剛刷過ATM、還溫熱著的存款簿,瞥了上面的數字,差1年就進入而立之齡的小雯,內心其實在發涼。她大嘆存款簿上數字增加的速度,只能用蝸牛在爬來形容。從南部上台北打拼,在大賣場從1 個月2.2 萬元的基層做起,好不容易掙到了管理職,薪水上了4萬元,家鄉的父母、鄰居都已經覺得這是很可觀的薪水了。

尤其小雯在「台北居大不易」下,省吃儉用每個月存下1.5 萬元,3 年下來,存款還不到60 萬元,她開始思索,每月攢錢定存的模式,儘管避過了市場上所有不確定的「黑天鵝」風險,但手頭上的資金要在台北市買房子,簡直是癡心妄想,即使連大台北的副都心,頭期款都還不夠,採取這種辛苦壓抑自己的欲望及完全排除投資風險的儲蓄策略,在這種低利年代如何能出頭天?小雯問了一個好問題。全球歷經2008 年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後,各國央行聯手幾番量化寬鬆政策,即使救了經濟,但也推升原物料等價格,造成「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窘困環境,加上目前銀行3 年定存利率約1.3%,但平均的通膨利率約在2%左右,對於靠定存儲蓄的薪水族而言,通膨怪獸已經吃掉了利息收入,讓小雯深刻感受,已經拚了命節儉,存款簿上要加一個零還是難上加難。

看著身邊部分朋友,儘管在2008 年金融海嘯資金大幅縮水,小雯可是一個銅板都未損失,隨著2009 年景氣谷底翻升,有些當時資產腰斬的朋友,在持續投資下,卻比小雯快一步有了殼,為了一圓早日有窩的買房夢想,小雯決定要跨越自己心裡只能定存保守的那條線,除了當個努力工作、省錢的小資女外,也要成為打敗通膨的聰明理財客。

小雯是行動派,下定決心之後,問了身邊的三五好友,也上網狂K 投資密技,但市場上的投資工具一籮筐,林林總總的商品有不同的特性及風險層級,轉了一輪才發現,了解得愈多,反而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究竟,她該如何踏出投資的第一步呢?

Q1:當每月可存下的資金不多時,有投資的必要性嗎?如果有,該如何開始第一步?

A:以4萬元的薪水,要在台北生活加買房,相當不容易,理財專家MA資產管理總經理陳冠融建議,29 歲、還算年輕的小雯,要先釐清2個方向,再來看投資:

第1,財務目標:投資前,最好能先了解未來重要的財務支出有哪些。以小雯來說,就是希望能夠盡快存夠頭期款為目標,當然若不透過投資又沒有父母資助,她要在短期內光靠定存累積到台北房屋頭期款至少200-300 萬元的難度相當高,在必須透過錢滾錢壯大資金下,有效的投資當然是最佳選擇。

第2,風險承受度:所有的投資人開始投資規畫的第一步,應該先確認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度,畢竟誰不想高獲利,但切記高獲利伴隨的通常都是「高風險」,因此首先得先清楚自己的「投資屬性」,找出相對應風險度的投資商品,才能避免獲利及風險不對稱的情形。而以小雯來分析,中低風險的程度應較適宜。

Q2:若已有第一桶金,該如何做資金的投資規畫?該怎麼分配才能避開風險?

A:對中低風險承受度的小雯來說,採取「先防守再攻擊」的投資策略方式,最適合第一桶金的規畫需求。首先,小雯應該先預留3-6 月內的緊急預備金、約10-15 萬元以因應不時之需,但因為國內基金變現相對容易,加上債券型基金為固定收益商品,具備保值的功能,因此原本要存在銀行的緊急預備金,也能用買進國內債券型基金或股、債均有的平衡型基金來替代。

其餘的資金可以再區分為出擊型部位與保值型部位,前者可用20 萬元布局風險較高的國內股票型基金,後者則以10-20 萬元選擇定存或是具備保值功能的黃金等,先將手上現有的資金組成一個平穩的投資策略。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另外,小雯每個月都還有1-1.5 萬元的存款,陳冠融則建議以定期定額的模式進場,以股票型基金或是黃金為主。

Q3:投資標的這麼多, 該怎麼選?基金?股票?還是現在很熱門的期貨權證,哪一種最適合?

A:對於投資新手而言,基金有專業經理人操作,投資人較不用對商品時刻緊盯,目前投信投顧公會每個月都會有基金的績效排名等資料,方便投資人篩選。挑選基金最方便的原則可以參考「33法則」,意即1 個月內、3 個月內及半年內都在前3 名的基金,而基金規模最好在20億元以上。

上述的投資組合中,為小雯選定國內債券型基金的原因是,美國又推出QE3 策略,買進美國公債基金雖有機會上漲,但因大舉印鈔造成新台幣升值,恐怕會有「賺價差、賠匯率」的疑慮,加上台灣央行暫時應不至於升息,國內債券型基金短期內較無風險;平衡型基金則有股票及債券,攻守兼具,兩種基金均可以33 法則、基金規模20

億元以上的商品介入。

至於其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權證、期貨等商品,因為具備高槓桿及時間價值等,對於投資新手來說,難度太高。尤其目前全球的大環境來看,各國量化寬鬆政策再起,顯示中長線景氣能否回春還在未定之天,使用高槓桿的商品,必須密切注意其風險。

投資要能趨吉避凶,很多時候還是得靠自己做功課,累積投資知識。了解各種投資工具與專業術語只是基本功課,要想完整建立投資策略,最好還能多看一些投資大師的書籍,從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觀念。

此外,也要多閱讀一些與經濟脈動連動的新聞消息,像是想推估景氣是否真正好轉,就要多留意觀察領先指標,如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及企業採購支出等,從各種經濟行為裡,貼近經濟脈動,看久了,就會增加敏感度,才有機會在景氣翻升初期切入市場,掌握未來低買高賣的契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