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拿來放映、拿來欣賞、拿來娛樂、拿來療癒、拿來宣傳理念,也可以拿來宣揚國威。不過,你萬萬沒有想到,電影還可以用來救人。
《亞果出任務》改編自真實事件,記錄一場攸關生死的臥底行動,揭開在伊朗人質危機下為了解救6名美國人的幕後祕辛,這些真相已隱瞞世人幾十年之久。
歷史只是不斷重演
1979年11月4日,當伊朗革命到達沸點,一群激進分子衝入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挾持52名美國人質,混亂中有6名美國人設法溜走並躲進加拿大大使的家中。中情局「敵後淨空」(e x_ltration)專家東尼曼德茲(班艾佛列克飾)了解這6人被殺只是遲早的事,但是他想出一個也許能使他們安全離開伊朗的冒險計畫。這個計畫太不可思議,甚至只可能在電影中發生。東尼與精通偽裝技巧的好萊塢化妝師合作,透過一部假的科幻動作電影,帶領美國人逃離德黑蘭。善於製造奇蹟的好萊塢,將不可能的任務變為可能。
你還記得,今年9月,釣魚台主權之爭在大陸引爆反日抗議風潮,日本駐北京大使館前有上千人遊行,不少群眾對著使館投擲水瓶宣洩不滿;你也知道,美國駐利比亞東部大城班加西的領事館,在911攻擊事件11週年紀念日,播放了一部被指控汙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引發暴力攻擊事件,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和3名外交人員不幸殉職。
2012年的現在,對比1979年,很難相信在這文明的時代,還能見到如此混亂場面。人類的行為,跟30多年前比較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差異。歷史只是不斷重演類似的劇情,過去所發生的變成電影,現在所發生的則變成新聞。
1979年,30世代所出生的年份,伊朗人質危機已經離你很遠很遠,根本沒有人記得。33年後,曾經祕密的行動檔案被開啟,假電影被拍成真電影,當時沸沸揚揚的國際情勢,變成緊張刺激的電影情節,隨著劇情起伏,看到了穆斯林婦女戴著面紗拿著機關槍走過,也聞到燃燒過後的石油氣味,有那麼一刻,你以為身在中東,彷彿自己就是人質。
相信謊言,別人才會信你
既然要搞電影,就算是假的,也要弄成真。為了讓伊朗信服,片商煞有介事應徵演員、開記者會,更運用媒體的力量,讓消息曝光於報章雜誌。伊朗文化局信以為真,6個美國人變成科幻電影的劇組人員,國籍也從美國人換成加拿大人,這樣還不夠,還拋頭露面到伊朗人聲鼎沸的市集裡取景。煞有介事的騙局,就要演得更逼真。
班艾佛列克飾演的英雄,有個很酷的頭銜「敵後淨空專家」,就是讓那些深陷敵方陣營的自己人,能夠全身而退。但他看來也不像個英雄,因為他話不多,外表有點邋遢,一開始想不出辦法,連要營救的人也質疑他。他想出拍電影的方法,從來就沒有人想過。人質說,如果失敗,他們只有死路一條,為什麼要冒生命危險來執行這個聽起來荒謬至極的任務?但萬一失敗了,英雄也會死,他冒的危險,和人質的一樣。
英雄的困境並非置身事外,而是將別人的苦難當作自己的事。最後他堅信自己的能力,並且貫徹始終,帶人質離開德黑蘭,也讓人質相信自己真的是來拍電影。唯有自己相信謊言,別人才會相信你。
你,也是人質
你以為劇中的化妝師,會隨著敵後淨空專家到德黑蘭,將6人來個大變身;但更高明的騙局是,這6個人都沒有化妝成另外一個人,他們扮演了一個可能的「他者」。
在人生裡,我們都扮演過不同的人:在虛擬的世界中,喬裝成別人;在老闆與客戶面前,演一個不是真實的自己,在討厭或喜歡的人面前亦然。這裡每一個都是你,但也都不是你,因為在生活中,你也是人質,被周遭的一切綁架、被現實環境綁架、被人際關係綁架、被意識形態綁架⋯⋯。
人生,不會有個專家來帶領你,怎樣從敵方撤退。老實講我們也分不清誰才是真正的敵人,敵營在哪裡。再者,我們亦無法從人生當中撤退,再難玩的遊戲,還是要繼續;過去了,沒有第二次機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人生當成一部電影來演,只能盡力,因為沒有NG。
我們可以用盡生命活出自己,也可以假戲真作扮演別人。但不要忘記,你永遠都是主角,唯一差別在於,你上演的是自己的劇本,還是別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