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基金虧損怎麼辦?

投資績效急診室》

鄭曉雯
user

鄭曉雯

2012-07-01

瀏覽數 22,500+

基金虧損怎麼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在職場上工作了4、5 年的李紹元,目前在上市科技公司當工程師,雖然薪水不少,偶爾還有分紅配股,但是沒有理財概念的他一直是月光族,直到前女友的一句話:「你都沒什麼存款,我怎麼敢嫁給你!」才決定痛改前非,立志存錢。

李紹元開始看理財投資的書籍,先從記帳、控制支出著手,6 個月就存了15 萬元,之後他因為到銀行辦事,被理財專員說服,開了基金帳戶,不但以單筆投資的方式,買了一檔海外基金,同時也採納理專的建議,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來「存基金」。

理財專員在銷售基金過程中,曾出示這些基金的過去表現,一年至少都有8%到10%的報酬率,甚至經過試算,如果李紹元每月扣款1萬元,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2 檔熱門基金,預計3 年後,應該可以累積40 至50 萬元。

一心想要存錢賺錢的李紹元也欣然聽從理專建議,開始扣款買基金。只是他卻發現每月的基金對帳單上,不論是單筆投資還是定期定額的報酬率,幾乎都沒有出現過「正數」,單筆投資基金的虧損幅度比定期定額投資高。此外,有些基金是以美元和歐元計價,只要匯率波動大,報酬率也會出現變化。

李紹元曾經打電話詢問理專該怎麼辦?卻得到「愈跌愈不可以停扣」、「只要長期投資就一定會賺錢」等答案,但是隨著全球股市的動盪,李紹元對於基金投資績效產生動搖,究竟他是否要認賠贖回?還是真的應該繼續投資,有耐心地等待景氣回春?

Q1:基金投資一直賠錢,到底該如何處理?

A: 基金投資的原理是集合眾人的資金,再由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操作,因此投資績效會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反映,而不像直接投資股票,短線操作就績效立見。

同時同樣一檔基金,會因為投資方式的不同,報酬率也大不相同。單筆投資基金強調波段操作,如果能夠掌握好進場的時間點,順利的買在低點、賣在高點,因此獲利機率大。但是相反地,如果和李紹元一樣買在高點,之後隨著市場景氣衰退,就難逃虧損的命運。

定期定額是規律性的進行小額投資,因此如果投資時間拉長,就算短時間內虧損,也有可能因為中長期投資,等到景氣反轉,逐漸就會轉成正報酬,還有機會可以累積豐厚的獲利。

只是一般人面對投資虧損,不免會有立刻出脫或是轉換的衝動,著有《理財贏家16 問》、同時也在社區大學講授基金投資的理財作家陳梅萍建議,應該先找出基金績效不好的原因,透過查詢基金績效時,也可以了解該檔基金的獲利不佳,是因為受到整體大環境的影響?還是該基金投資的產業或公司所處的環境開始衰退,再決定下一步該如何處理。

Q2:如果是單筆投資虧損幅度過大,擔心景氣復甦緩慢,要如何解套?

A:單筆投資基金如果沒有掌握買賣時點,要承擔的投資風險不小於直接投資股票或權證。加上基金申購和贖回的價格都是「未來的價格」,尤其是海外基金,會受制於該檔基金註冊登記國家的股市交易時間和報價模式,還有匯率的波動,都會影響基金淨值的變動。如果是以新台幣購買外幣計價的海外基金,贖回時間往往是在7-14天後,真正的價格會和投資人的期待有落差。因此基金如果要做短線交易,要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

至於該如何停損,基金達人建議有下列幾種方法:

一、重大危機,先止血再觀望。投資基金超過20年的台灣中小企銀信託部經理盧坤發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時,當他觀察經濟事件衝擊不只一個國家時,立刻當機立斷贖回,停損大額單筆投資,保留手中現金,等待低點加碼。

二、 轉換標的,降低套牢的機會。很多投資人會因為人性的恐懼,無法立刻停損,但是過了2、3個月,發現基金績效仍是「回不去了」,盧坤發建議可以透過「轉換」的方式,尋找有機會反彈的基金,縮小損失。陳梅萍則建議要避免「投資回不去了」的問題,應該視市場狀況嚴格執行停損動作。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三、 分批贖回,少輸為贏。陳梅萍建議金額超過10萬元以上的單筆投資,一定要進行停損,並且採取分批轉換的方式,減少本金的損失,保留可以再投資的資金。例如當基金已經下跌20%時,就應該先將該檔基金的總投資金額先轉換到30%,轉往較保守的債券型基金或貨幣型基金,等待適當加碼的時機。至於剩下的70%部分,如果市場繼續下跌,由於本金已經減碼,所承受的虧損也會減小。相反地,假設市場反轉上漲,剩餘的部位也還有機會漲回來。

Q3:定期定額害怕一直虧損,到底可不可以先停扣?

A:不少基金達人都說定期定額投資要持續中長期,最好要能夠持續5至7年以上,經歷過1至2次完整的景氣循環,在下一波高點時賣出,就能賺到更豐厚的報酬。

但是當市場動盪不安時,面對景氣可能有長達1至2年的「苦日子」,不免要承擔害怕會一直虧損的心理壓力。

前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蕭碧燕經常在演講時告訴投資人,如果定期定額投資的是一檔長期績效穩定、產業前景深具潛力的基金,就不應該停扣。但是如果真的擋不住人性的掙扎,一旦要停扣,就要做到下列2件事:

第1,不要後悔。因為如果是好基金,只要能夠撐過在景氣衰退階段不停扣,未來由虧轉盈機率很高。

第2,一旦停扣,不妨就直接贖回。因為如果是停扣不贖回,留在帳戶裡的基金一樣會持續虧損,如果沒有能力逢低加碼,只是要承受更大的損失,而且看著先前累積的投資金額一直縮水,最後很可能因為沉不住氣才贖回,豈不承擔更多的損失。

因此如果是因為資金不夠或是無法克服虧損的心理障礙,決定要停扣,那就記得要阿莎力一點!

Q4:如果定期定額不想停扣,但是又怕資金不夠,該怎麼辦?

A:陳梅萍指出,定期定額的投資時間長,想要賺錢,就一定要關注景氣循環。假設李紹元是在去年景氣仍不錯時開始扣款,但是今年發現景氣恐怕還會持續走低,不妨仍繼續扣款,但是可以降低投資金額,例如從每月5000元,減少到最低投資門檻3000元,至少可以保留2000元的現金作為運用。

而基金的累積報酬率,則可以作為何時該加碼的判斷指標。例如當虧損幅度達到20%時,表示景氣或該檔基金恐怕進入空頭市場,需要一段時間的整理,這時候不妨停扣,已經累積的部位則可以轉換到債權型基金或是保守型基金。

如果發現報酬率一直維持在低檔,代表距離底部不遠了,不妨開始反向操作,透過採取增加扣款金額或扣款次數的方式來小額加碼,例如原本一個月扣一次,增加為扣款兩次,如此一來才能夠在淨值低點累積單位數,等到景氣逐漸回升再逐步調整,而報酬率回升的速度也會加快,縮短由虧轉盈的時間。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