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發現,身處一個不熟悉的購物中心,雖然在平面圖上,一眼就看到商店的位置,你還是搞不清楚方向,要怎麼到達那間商店,直到你看到「你目前在這裡」的紅點,才可能開始按圖索驥,找出前往目標的路線。
關鍵時刻,做關鍵決定,更是如此。
隱約覺得自己選的方向是對的,卻無從得知到底自己是不是做對決定,直到到達目的地為止。
關鍵時刻,一是生涯規畫上外在環境改變,也就是社會心理時鐘的期待,例如畢業要找工作、失業轉職;二是內在心理狀態的改變,這時內心的自我成長時鐘呼喚,例如發現自己強烈的興趣,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面對關鍵時刻,多數人順著大家認可最好的方向前進,或是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土裡,用不斷忙碌的工作來麻痺自己,明明想去那個目標,但是因為無法清楚的評估自己的價值地圖,無法測得自己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最後原地踏步。
職涯專家陳朝益認為,關鍵在於找到自己生命的北極星,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到哪裡?
不同關鍵時刻,需要不同的關鍵決定,如果能把這些因素一一盤點清楚後,再幫自己設定明確且可執行的小目標,積少成多,才能成就真正改變人生的關鍵決定。
Part I 關鍵時刻,如何做關鍵決定
每一次的關鍵決定,都像計畫一段旅程。先了解自己想往哪裡去,挑選出你最想要去的景點,最後再行動。利用ROSA-E 模式,幫助你找出每次關鍵時刻,如何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關鍵決定。
Part II 不同人生關鍵時刻,需要不同關鍵決定
人生每個階段的關鍵時刻,常處於社會時鐘與心理自我成長時鐘交會時,20 歲的時候需要自我探索,因為第一次為自己做決定;27 歲,面對之後的30 而立,開始畫人生藍圖;等到30 歲的時候,開始打地基,不管成家、立業、生子,確定自己的價值觀,就可以做出關鍵決定;35 歲,對自我肯定的動力,帶自己前往職涯下一步;40 歲之後,人生下半場才開始,準備啟動第2 曲線。
20 找方向
Q1 父母跟親友認可這個科系以後有前途,聽他們的話比較輕鬆
Q2 離畢業還有很久,不用特別思索未來的出路
Q3 什麼都想試,反而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
Q4 我想追求夢想,可是家人都不支持我
Q5 雖然跟自己興趣不同,但是一切等畢業再說
確認你的「完滿區間」
生涯的第一個決定,最重要的前提在於了解自己,清楚知道「你是誰?」、「你想要什麼?」。透過「強項」、「熱愛」、「責任」3 大元素交集的「完美區間」,找到開始出發的起跑點。
27 關鍵
Q1 工作跟我想像的不一樣,要換跑道嗎?
Q2 現在開始追求夢想,還來得及嗎?
Q3 周圍的人都認同這個工作,聽他們的話準沒錯
Q4 錢多事少離家近,就是好工作
Q5 長大了,沒有追求夢想的權利
生涯規畫圖,想像人生故事下一步
工作3、4 年,不再懵懂無知,但是卻發現,疑惑多過於對自己人生的肯定。人生十字路口,眼前這條真的是你到達理想生活必經的路嗎?花一點時間想像自己人生故事下一步,看看接下來要做的決定與自己的終極目標有沒有關聯性。
30 而立
Q1 年紀也老大不小了,找個穩定的工作,成家立業最重要
Q2 好像還不確定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但好像來不及選擇
Q3 不想負責任,但是周遭的人都催促著我快點結婚、生小孩
Q4 害怕長大,必須背負許多責任
Q5 一切看似穩定,就這樣繼續走下去
價值觀矩陣,什麼對我來說最重要?
即將步入人生30 大關,大家眼中必須要獨當一面的檢視標準,往往讓人分不清楚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模式,到底是自己「想要」,還是別人覺得很重要,先剝去事情的表象,才能釐清發自內心所認同的價值觀在哪裡。
35 轉型
Q1 從職員變主管,要重新學習怎樣帶人
Q2 工作遇到了瓶頸,是不是考慮自行創業
Q3 工作上得不到成就感,怎麼樣突破現況?
Q4 已經追不上產業的變化,卻不知該如何改善
Q5 與其主動改變,倒不如且戰且走
力場分析,轉型的阻力跟助力
開始獨當一面,或利用轉職或創業,力求突破,都會面臨到各方面的阻力與助力。哪些力量會影響你的決定,透過找出做改變時的阻力跟助力,看清楚改變發生的可能性跟方式,更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利用的優勢,和需要注意的劣勢。
40 再定位
Q1 我是誰?除了工作成就之外,我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Q2 還要不要繼續專注在工作上,還是重新檢視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Q3 已經變成中、高階主管的我,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
Q4 不知不覺中,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愈來愈遠
Q5 一旦離開工作,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ACER,啟動人生第2曲線
快到達第一個成就高峰的時候,從山頂往下看,卻發現自己除了工作之外,缺乏目標與價值的人生,沒有任何意義,這時候,在下山之前開始思考可以轉換的人生方向,利用新的方向,重啟動力,展開人生第2 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