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人生紛雜的熱門景點,往安靜的小站鑽,我學會緩慢的移動,用自己的步調。
它們很不起眼,也許破敗殘舊,也許隱身巷弄,因為它們接近一種被遺忘的狀態,當你來到這些地方,煩惱與心事似乎也會被遺忘。
這些小站成了個人診所,每隔一段時間,被都市叢林磨得筋疲力竭時,小站們提供一種神奇的療癒功能。
鐵道旅行治癒了我,我給它們的回報,就是在漫長旅程中,把自己放在最輕微的位置,帶著好奇與讚頌,小小暫停一下。
走在一條純愛的海岸線上
白沙屯車站/新埔車站
白沙屯和新埔都是很純愛的車站,我覺得。
也許是因為白沙屯、新埔都位於海線,也許是因為我對海有無可救藥的浪漫情懷,更或許是因為新埔是海線5 座木造車站之一。
當火車一轉進後龍,就會看到開闊的海景展現眼前,視野瞬間豁然,身體感官的毛細孔接收鍵也跟著全面啟動,人都還沒下火車,就好像已經品嘗到海風了,髮梢輕飄飄的拂動,鼻子暖暖的、濕濕的,空氣中的鹹味也讓舌尖澀澀的。這感覺,不是很接近電影裡男女主角一吻天地瞬間凝結的場景嗎?
慢慢來的戀愛比較美麗!在白沙屯車站下車,要往沙灘,也得慢慢來。由於沙灘在車站後方,得繞點路,必須從白沙屯店仔街口進入,再經過當地著名的拱天宮媽祖廟,才能抵達長長的白沙屯海堤。
抵達海堤,首先懾人心神的便是海堤右側的一整排大風車,讓人莫名的雀躍起來。沿著海岸漫步,數十分鐘後就可以抵達西部幹線最靠海的車站:新埔。它的質樸可愛,幾乎教人難以抗拒。
新埔車站自1922 年落成,到現在算算已經快90 歲了。用台灣檜木搭建的低矮站體,有如長者佝僂的身形,但白牆黑瓦,卻又風韻猶存,百看不厭。雖然牆上的白漆一年比一年斑駁,但歲月刻蝕了青春,累積了沉穩光華,是讓人無法抵擋的美麗與哀愁吧。
享盡特殊待遇的療癒小站
加祿車站/內獅車站/枋山車站
如果說,有一種旅行是屬於療癒系的,那一定非南迴線莫屬。
南迴鐵路不但穿越中央山脈,不只是火車的停靠站,車站更像個色彩繽紛的遊樂場。
還左擁右抱的將台灣海峽及太平洋攬在懷裡。鬱卒的時候,來一趟南迴鐵路之旅,隨火車蜿蜒在山海之間,甚至與海岸線並行,保證阻塞的思緒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整個人心情都亮麗起來。
南迴線上的加祿車站,給我的感覺是靦腆,卻又好客。大概因為乘客少,偶爾出現專程造訪的旅行者,值班站長招呼起來總是害羞靦腆;然而,也正因為乘客少,來訪者都能得到一些特別待遇。
在列車間距較長時,穿梭在鐵道之間,是特別待遇之一。堂而皇之參觀辦公室,是特殊待遇之二。特殊待遇之三,是親手為我購買的硬式車票打上日期。
除了打印日期,記得還要為車票蓋紀念章。加祿是個福氣的站名,與鄰近車站鎮安、歸來、東海、金崙分別組合,象徵「加官晉祿,鎮宅安泰」、「加祿晉爵,衣錦歸來」、「加官晉祿,福如東海」、「加官晉祿,黃金滿崙」,實在是太周到的祝福。
從加祿南下,鐵道與屏鵝公路並行,也沿著海岸線前進。雖然離海岸還有一段距離,但因為沒有建築物阻擋,海天一色盡入眼簾,是南迴第一段美好海景。
加祿站的下兩站是內獅和枋山,目前都已成為荒廢的無人招呼站,不過月台及車站站體還算大致保存良好,和加祿一樣是中國風建築。尤其內獅,不只車站,連月台遮雨棚都採用中國宮廷風,梁柱屋瓦相連之間,飄著淡淡的東方香。
輕舞飛揚的流線感
冬山車站
身為台灣第一個以休閒觀光為目的而改建的鐵路車站,冬山已不僅僅是個「車站」,更像一個大型藝術品。
2008 年之前,冬山車站一點也不起眼,改建完成之後,卻陸續被冠上「台灣最美的車站」、「猶如置身國外的車站」等稱號。但我個人覺得,冬山車站的魅力,倒不完全是它的新穎、流線造形,而是車站周圍清新如昔的田園景色,並未因觀光車站的興建而跟著開發破壞。站前廣場的幽靜沒變,蘭陽平原的嫩綠沒變,溫婉的晨曦暮色沒變,冬山小鎮的緩慢步調也沒變。
不只是驛站,冬山車站也是個大型遊樂場,各式各樣的風箏意象造景,色彩繽紛,藍綠黃紅色調分明。花上6 元,月台票變身為歡樂遊樂場的入場券,開啟每個人胸膛裡那顆被忽略已久的未泯童心。
此外,冬山車站還是當代建築展示品,高架站體以「綠色隧道」為設計概念,月台就是個超大型的圓弧瓜棚架,也呼應冬山車站的舊名「冬瓜山」。佇立月台,整片平原農作的感覺太清新,我不禁想起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龍貓》。
龍貓公車遲遲沒來,還好台鐵列車很準時的一班接一班。東部幹線自強號DR2800 的黃橘斑紋,不像龍貓,倒有幾分像小老虎飛奔而過;造形流線的太魯閣號睜著一雙車燈眼,則像精明聰敏的小狐狸。
看完火車,四處逛逛,小鎮的質樸氛圍和冬山車站的新穎、現代化感覺雖不太相配,從水田遠遠欣賞冬山車站時,卻意外有種輕舞飛揚的和諧。
等火車,也能成為一種樂趣
南台南火車站
鐵道旅的樂趣,不僅僅在於坐火車的過程,如果能在一個柔和的環境裡,挑一塊草皮,沏一壺茶,談笑中,等待火車經過,那絲絲期待的心情,也是另一種滿足。
荒棄多年的南台南火車站,2010年從運貨車站搖身一變,成了等火車、看火車的老屋餐廳。南台南火車站位於台南車站和保安車站之間,在改建之前,即便是在地居民,都很少留意這個祕密基地。
南台南火車站最初建成,是為了運輸一空(機場)和二空(空軍補給總庫)之間的軍需補給品,光復之後則改成貨運用車站,然而,使用率不高的車站,多半難逃廢站命運,南台南火車站也一度研擬拆除,但經過當地里長積極爭取,才得以保存。
南台南火車站擁有標準的日式黑瓦、洗石子基座牆面、L 形木式迴廊、木柵欄收票口等,這些都被細心保存下來。不同的是,站長室變成廚房吧台,站長成了忙進忙出煮咖啡烤鬆餅的角色,候車室則多了許多懷舊家具,在昏黃燈光下,明暗交錯陳列著許多台鐵文物:站長帽、台鐵制服、車站標語牌等等,比許多還在營運中的車站保存得還要完整。
南台南火車站最大的賣點,就是擁有一片廣大的廣場,隨性找個位置,便可好整以暇的等待火車經過。廣場柵欄外就是鐵道,距離近得可以仔細分辨、猜測正要經過的車種。急一點又會鳴笛的,多半是自強號;緩緩規律前進的,猜想是普通車;聲音沉重些的,可能是莒光號。
或許有時候,我們不需要當旅人,靜靜成為一個守候者,等待一次又一次的美麗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