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前,4 位感情很好的同班國中男生約定一個夢想:將來要像經營一個班級一樣去經營一家公司。這個夢想即使在主角陳翰林到美國念書10 年後仍然沒有消失。2008 年,他毅然放棄美國投資銀行工作,回來台灣召集當時約定的同窗好友,一起建立了ezTable 易訂網。
在創業2 年內達到損益平衡、每年營收以超過1 倍的速度成長、創投入股、進軍中國市場⋯⋯,這是很多網路創業者的夢想,而ezTable 易訂網都已經創造出這樣的輝煌紀錄。
移植美國open table 線上訂位服務,打破了消費者只能透過電話訂位的限制,吸引了包括喜來登、晶華、漢來、鬥牛士、魔法咖哩、瓦城等超過300 家以上知名飯店及餐廳相繼加入,每月透過ezTable 訂位用餐的人次高達1.5 ∼ 2 萬!
創業成員》是同學,但各有所長
執行長陳翰林回憶,創業念頭來自當時的國中同學的約定,但是要創什麼業?心中並沒有藍圖。不過,當時陳翰林發現,台灣上網訂機位、訂飯店已是常態,但是訂餐廳卻還停留在打電話的階段,「我在美國時,本身是open table 的愛好者,聚餐吃飯都靠它。」1998 年創立於舊金山的open table,在全美合作的飯店餐廳超過1 萬家,2010 年僅第1 季的營收就有2100 萬美元左右,看見open table 的成功,給了他創業的動機。
機不可失,他決定移植open table 的模式,其他創業夥伴也很認同,全部辭去了原有的工作,展開創業大冒險。
創業夥伴的成分,常常決定成功與否。ezTable 成員專長剛好分別為財務、技術、業務、營運,各司其職成一完整的組織架構,迥異於台灣網路創業大部分以工科、技術為背景的生態。尤其是陳翰林曾身為銀行分析師的訓練,在公司發展策略上,會有清楚的數字觀念,讓每一分支出帶來最大的利潤。
開創期》虛擬創業,更要用實體方式跑業務
2008 年8 月,ezTable 易訂網正式上線,提供網路使用者線上訂位服務,第一步就是要說服餐廳使用他們的訂位系統。
雖是網路創業,但開始是一點也不虛擬、一步一腳印的陌生拜訪,「若沒有合作的餐廳,網站的內容是沒有用的。除了技術長在辦公室寫程式之外,其他人都在外面跑,像傳統的業務員,不是想像中只要掛在網路上就好。」陳翰林回憶。他們看部落格、上PTT,看哪家餐廳最夯,就去打電話。「一天打個100 通,大概只有一家會回應,常常是不到10 秒就被掛斷。」
後來他們發現,餐廳老闆大多不在餐廳裡,所以「請問老闆在嗎?」這樣的開頭一定會被掛電話。於是他們發展一套跟老闆裝熟的話術,想辦法讓餐廳員工說出老闆會在的時間。
他們甚至還發展出一套游擊策略。打電話前先布好局,在餐廳附近安排夥伴伺機出擊,一旦確定餐廳老闆或經理有空檔時間,馬上拜訪做簡報,見面三分情,就能爭取多一分的機會。
也許是上天眷顧他們的「憨膽」,其中有位夥伴在某知名餐廳用餐時,從眾多服務人員中辨識出餐廳經理,鼓起勇氣遞上名片,介紹了ezTable 的網路訂位系統,沒想到餐廳正想要增加網路訂位的服務,意外促成了第一家餐廳的合作案。陳翰林說:「 開發前30家時是最困難的,前面30 家搞定了,接下來店家之間會口耳相傳,現在反而是飯店餐廳主動打電話來詢問。」
突破第一個難關之後,接著就必須要在消費者端打知名度,讓人知道ezTable 的存在。
他們在各美食版、熱門討論區、知名部落格,技巧的推薦網友餐廳,順便介紹ezTable 的服務,同時在自家網站定期更新美食情報,例如有提供壽星優惠的餐廳,增加網友瀏覽的黏著度,用免費的宣傳方式穩定累積會員人數。
成長期》提高進入門檻,找附加價值
創業者最怕就是進入門檻太低,點子一下子就被抄襲,市場馬上變成一片紅海。
「如果ezTable 只是單純的訂位功能,那誰都可以做,我們很快就會被取代。」但陳翰林早就想好對策。「我們在客戶端有一套完整的軟體,客戶會看到訂位者過去在餐廳用餐的紀錄,可作為CRM(顧客關係管理)的基礎。」
譬如:這位消費者上次坐在哪個位置,是不是比較屬意靠窗地方?曾經點過哪些菜單。這套軟體可以協助餐廳去經營熟客,增加附加價值。這也是ezTable 能獲得連鎖餐廳或大飯店青睞的原因。
也因為服務有了差異化,ezTable 獲利來源有2:一是餐廳訂位系統的網路服務費;二是訂位媒合成功向餐廳收取的佣金。
為因應行動上網的趨勢,他們現在還致力於整合電話訂位,即使是打電話訂位,只要曾經留下訂位紀錄,電話號碼一輸入,可立即掌握消費者的用餐習慣,有助於提升餐廳的服務品質。知名的「瓦城」餐廳,就是使用ezTable 的訂位系統。
擴張期》蛋糕巧克力,開發更多獲利來源
ezTable 亮麗的成績讓他們更勇於嘗試其他可能,朝電子商務或大中華發展。「只要消費者有需求,我們就去試。」陳翰林說。
由於他們發現很多事先訂位的消費者,通常是為特定目的而聚餐,譬如:慶生、結婚週年慶,又或者是為了求婚。這些特定目的都需要蛋糕,如果可以一併幫消費者解決買蛋糕的問題,那對消費者的服務就更精緻、更有附加價值。
抱著這個構想,去年12 月15 日,ezTable 跟飯店合作推出線上預訂蛋糕,遇到慶生聚餐時不必額外去準備蛋糕,蛋糕自會在指定時間內送達。短短2 個禮拜的時間就賣出300 個以上,打開了另一個獲利來源。
這是一個叫好又賺錢的點子,陳翰林認為,從訂位這個動作開始,周邊的附加價值都是他們未來發展的市場。現在有蛋糕,未來要擴及到鮮花、巧克力、禮品、餐券等,讓消費者在線上訂位時,不同形態的用餐需求都可以一次滿足,把訂位服務做到最極致。
都來自於ezTable 團隊活力十足的工作氣氛。雖然成員擴充到16 人,陳翰林不改初衷,認為只要每個人有一致的認知,不需要領導,只要做好溝通即可,因此,「我們不打卡,工作時間很自由,有沙發可以隨時補眠,連休假都沒有限制,還跟Google 一樣每週有兩天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鼎泰豐、85 度C,這些以美食躍上國際舞台的台灣品牌之外,這群7 年級生所擦亮的ezTable,將再贏得全世界的注目。
7年級生陳翰林的管理哲學
陳翰林認為,因為網路速度很快,做決定要快,所以討論要直接,不適合走「拐彎抹角」的好好先生文化。
在ezTable,完全開放讓員工自行決定上下班時間,有夜貓型員工習慣晚上6點來,清晨6點走,還一面喝紅酒一面工作。陳翰林認為,只要員工可以把該做的進度做完,其他都不重要。
但是,如果工作進度老是跟不上團隊,陳翰林也會立刻請他走路。「我們這裡營造的氣氛,就是工作做好才叫酷。」ezTable完全仿效Google或facebook這種網路文化公司,成功吸引70後新生代,「讓他們自己管好自己」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