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Facebook)的創辦人馬克‧ 佐克柏(Mark Zuckerberg)日前獲得美國《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2010 年風雲人物頭銜,這位滿臉雀斑、眼神透露著對世界無限想像的大男孩,僅僅26 歲,但卻已經繼微軟、亞瑪遜、英特爾創辦人之後,成為第4 位獲得此一殊榮的科技界人物。
然而在此同時,還有一個不被「官方」認可的科技人物,這個人建立起的維基解密(WikiLeaks)遭到美國、瑞典等主流政權追殺通緝,還被英國政府以性侵害罪名逮捕,這人就是亞桑傑(Julian Assange)。滿頭的白髮加上玩世不恭的眼神、嘲弄的嘴角,亞桑傑屢屢爆出的新聞,令全球震驚。
錦上添花》讓網友不滿
雖然去年《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是由佐克柏拿下的,但是許多網友對於《時代雜誌》此時「錦上添花」的動作不甚滿意,因為臉書早在2004 年就已經成立,並且形塑出一股成熟的網路社交風潮,成為訊息交換的新興媒介,美國藝人哈許曼(John Hodgeman)在噗浪上就嘲諷地說:「 時代雜誌剛剛公布了『2007年』的風雲人物。」
佐克柏的出線,並不符合網友的真正期待,而在廣大網友的心目中,其實「2010 年」真正的風雲人物莫過於維基解密主編,也就是創辦人亞桑傑。
《時代雜誌》開放的網路評選活動中,亞桑傑拿到超過38 萬張票,遠遠超過第2、3 名的土耳其總理及美國搞怪女王女神卡卡。至於佐克柏拿到1 萬8000 張票,只有亞桑傑的1/20,排名也遠遠落在第10 名,顯示出亞桑傑和佐克柏在網友心目中的分量之別。
就是因為網路上的抗議聲不斷,逼得《時代雜誌》主編史坦格(Richard Stengel)出面滅火,他當然知道如果沒有美國士兵曼寧(Bradly Manning,洩漏美國大批軍方資料給維基解密的關鍵人物)這號人物,就不會有亞桑傑和維基解密的成功,但他肯定亞桑傑將會是「未來5 年重要註腳」。
解密功力》掀起隱私權大戰
不管是亞桑傑還是佐克柏,時代雜誌其實想要讚揚的是一種「連結」(connect)的主流趨勢。因為不管是佐克柏還是亞桑傑,他們的貢獻已經讓全世界連結在一起,透過電腦一個按鍵,讓原本隱藏、不公開的資訊無所遁形,不僅讓自身相關的社交網絡曝光,也使得國家權力去中心化,逐步腐蝕一般人對權威的信任感。
以成立初衷來看,創立於2006 年的維基解密的確以揭密為出發點,這個非營利組織是由人權鬥士、調查記者及一般大眾所組成的陽光媒體(e Sunshine Press)負責運作,專門公開全球政府或知名企業的腐敗行為,成立1 年後,其匿名的文檔資料庫就超過120 萬份。
然而,真正讓維基解密全球知名度大開,莫過於去年4 月在一個名為「平行謀殺」(Collateral Murder)的網站,公開2007 年美國阿帕契直升機在巴格達空襲中,射殺了至少18 人,其中還包括2 位通訊社人員的內容。同年7 月,維基解密再發表阿富汗戰爭日記,內容包含超過7 萬多份不曾公開過的阿富汗戰爭文檔。同年10月,維基解密又和全球各個主要商業媒體合作,公開了超過40 多萬份文檔,稱為伊拉克戰爭紀錄。
這些資料公開後,引起美國政府一片恐慌,大力譴責維基解密,但是亞桑傑毫不手軟,隨後又取得美國國務院大批和其他國家往來的外交機密,這下子,亞桑傑成為全球主要政權的眼中釘。
你一定開始好奇亞桑傑是何許人物?他,1971 年出生於澳洲,年輕時曾在墨爾本大學修習物理、數學,而後當過程式設計師、駭客、記者。由於曾經是駭客,亞桑傑非常保護自己的隱私,流傳在外的資料並不多,讓這位揭密者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神祕之紗。
至於臉書創辦人佐克柏就不一樣,他像是一本翻開來的書,所有的身家背景全攤在陽光下。出生於1984 年的佐克柏,在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時創辦了臉書,他成立臉書的原因,是由於被女朋友給甩了,才創立這原為哈佛學生的網路交友平台。
佐克柏後來離開校園前往加州經營臉書,而目前臉書會員超過5 億人,每個月在臉書上交換的訊息達300 億條,營業額也衝破8 億美元。但後來佐克柏也遭人揭露,他在哈佛大學讀書時曾利用臉書,潛入競爭同業和校園學生記者的電子郵件帳戶,大搞破壞進行報復。雖然臉書官方嚴正否認,但外界對此一消息深信不疑。
這兩位駭客高手都有相當強的解密能力,但卻以不一樣的形象面對外界;臉書外在形象溫和,經營路線以個人社交為主,並提供小遊戲供大家交流,而維基解密則因為公布許多驚人新聞,在政府眼中,形象幾乎和恐怖分子畫上等號。但是,從實質面來看,看起來乖乖牌的佐克柏或是有流氓氣質的亞桑傑,其實都想建立起一個令人恐懼的訊息交換系統。
行事風格》一如硬幣的正反面
維基解密顛覆世界的本領,在去年亞桑傑被逮捕前已經一覽無遺,例如他在2007 年從肯亞取得一份總統政治敵人的報告,後來他將報告交給媒體刊出,影響了後來總統選舉的結果,而去年公布的美國國務院外交報告,也撕毀了各國外交假面具,讓每個國家真正的企圖全部攤在陽光下。
臉書雖然看來無傷大雅,只是提供網友交朋友、玩遊戲的平台,但先前發現,臉書上許多受歡迎的應用程式,可能已把用戶的身分傳送給數十個廣告及網路追蹤公司,就連把自己個人隱私設定在最嚴格等級的用戶個資,也可能已經外流。
尤其臉書還常招致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曾經有人因為前男友將其裸照傳上臉書遭人恥笑,女子一時想不開服毒自殺,也有人因為藉口生病蹺班而被老闆在其他人的臉書照片上看到而開除。更嚴重的還有一位以色列士兵竟然把即將進行的祕密軍事行動PO上臉書,讓當局緊急取消這場軍事行動,創下史上第一遭在臉書上洩密而威脅到國家安全的紀錄。
隱私權隨著網路科技進步逐漸成為稀有品,佐克柏說過的一句話:「 網路隱私已經過時」,引起很大的爭議,但不管你認同或不認同,隱私遭侵入早就是當前網路世界的真正寫照,臉書和維基解密也正逐步侵犯每一個參與者的隱私領地。
而《時代雜誌》主編史坦格從旁觀察發現,佐克柏和亞桑傑其實是「硬幣的正反面」,都是要求讓社會變得公開、透明,只是亞桑傑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充斥著真實與想像的敵人,於是透過非自願的爆料讓政府或企業的運作變得透明,至於佐克柏則把世界看成是充滿可能的朋友,讓人自願分享訊息。
雖然亞桑傑從未在外發表過個人想法,但佐克柏卻有提及他認為自己和亞桑傑之間的某些深層想法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改變人和世界。從這個角度來看,佐克柏和亞桑傑雖然取向不同,不大可能會有共同攜手合作的機會,但事實上,他們都想要讓世界更透明的目標卻非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