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張栩:勝利從10%開始

棋聖的勝負哲學

許綠芸
user

許綠芸

2010-11-08

瀏覽數 5,200+

張栩:勝利從10%開始
 

張栩

1980年生

圍棋棋士,隸屬日本棋院東京本院,2009年達成圍棋史上首度五冠王

日本人幾乎忘卻的「鬥魂」在此!

史上最快速、最高勝率的700 勝,圍棋史上首度五冠王(名人、十段、王座、天元、棋聖),是年僅30 歲的台灣棋士張栩。

6 歲半開始下棋,在二十多年的人生棋局中,張栩已下了2 萬盤棋,在圍棋盤上19×19 格線的範圍內,10 的360 次方的可能性,每一著手都考驗棋士的智慧,每一局都背負巨大的勝負壓力。

最強棋士的「勝負」哲學是什麼?

一身黑色西裝,瘦削略顯蒼白的臉龐,掛著靦腆的淺笑,當我們很熱絡地與「張先生」打招呼,他謙遜地點頭行禮。

沉穩的言談中,今年才剛滿30歲的「棋聖」張栩,在圍棋看的「一決勝負」裡,悟出所有勝利都是由10% 累積開始,世界最「難敗之境」,即是「不急著定勝負」,而真正想贏的人,可以冷靜到幾乎忘記想贏這件事。

6 歲半開始面對勝負,在國內圍棋比賽的屢屢奪冠,周遭的人說他是「天才少年」,歡送10 歲的他,隻身到日本棋院,成為一代宗師林海峰的內弟子。

少年張栩,到了日本,迎接的他的卻是如何面對「敗」。一句日文也不會說,在充滿圍棋天才的日本棋院裡,成績並不出色,在半自傳《勝利由10%開始累積》中,他形容壓力和挫折感「自己就像一隻流浪狗」,正當想要棄子回國時,卻在一場敗部復活賽中,獲得職業棋士資格,一路升段挺進。

漸漸地,張栩和「勝」愈靠愈近,去年同時擁有5 座圍棋頭銜,加上先前的2 個頭銜,29 歲的張栩是日本圍棋史上7 大滿貫的第二人,更被日本棋界尊稱為「平成四天王」。

微妙的是,站上人生棋局的高峰,最近他卻連敗給年僅20 歲的日本新星井山裕太。

「我輸了!」張栩這樣說。但是這個輸是什麼意思?

在棋盤方寸之間,勝負是很有趣的心理戰。哀矜勿喜,對於30世代而言,或許是個難懂的境界。但人生棋局要下得好,張栩認為,自信必得自結果以外,這裡面有人生的「均衡」、「惜福」,穩穩走出每一步。以下是他的親身分享:

10%勝率 時時危機管理

人們很自然地會希望,在職場甚至人生的對手戲裡,事事都往對自己最好的方向發展,實際卻不一定如願。

張栩說,勝利,得從10%開始往上堆砌,時時考慮棋盤上可能發生「最糟糕的情況」,是危機處理的鍛鍊;企業家李嘉誠也曾說過,成功前,要用90%的時間考量失敗。

要往「最糟糕的地方」去想,當對方下出一手出乎意料的棋,要怎麼應對?

沒有輕易戰勝的道理,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往「對自己好的地方」想,「如果這樣子下幾步以後,就是我的大好形勢了⋯⋯」,其實是最糟糕的。

人總是認為對方不如自己,但是,至少要把對方當成跟自己一樣,要以「對方最好的著手」來判斷,要下對自己最好的一手,得同時考慮對方最好的一手。

對自己而言,想出「最好的一手」,很容易,但思考對方「最好的一手」,總是比較困難,雖然是同一件事情,總是沒辦法用同樣的深度,如果做得不夠,很難贏棋。

人生其實也有接近的邏輯,要以「幾乎等於自己的立場」想別人的想法,實在很難,這是危機管理。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棋力愈高、對手的能力愈強,一著手失誤的嚴重性愈大,就是明白不知何時會出現、無法控制失誤的可怕性,因此對局前,外界如何評價我居於優勢,對我而言,勝率只有10%。因為我不曉得對局中何時會出現失誤、導致落馬。為了讓10% 的勝率真正發揮到獲勝,必須不斷提醒自己「不管再怎樣努力集中精神,無法以自己力量控制的失誤還是會出現」,只要有這分用心,不知不覺中就能讓容易誘發失誤的心情動搖或精神紛亂平靜下來,在潛意識裡握緊住勝利的韁繩。

要能客觀判斷局勢,應該要有「另一個自己」,將各種資訊情報傳送給「思考策略中的自己」。

不論自己氣勢強弱,保持情緒單一化十分重要。不斷小心謹慎地下好每一著手,勝率才能從最初的2%、3% 開始不停往上累積。這是一種循環,取得一次勝利,經過是艱困的。

求勝之心 熱烈到幾乎忘了想贏

求勝,棋盤上有19×19 格、10 的360 次方的走法;贏棋,要有腦袋,也要有眼光。

圍棋講效率,每顆棋子的效率,都比對手高,局面肯定會好,但如果過分求高效率,會有弱點。

台灣「補習文化」發達,即使圍棋界也是老師教你「學這個」、「以這種方式來思考」。可是在日本卻是「圍棋基本上要靠自己獨自學習才會變強」的思考方式。

我的棋路,小時候一大部分是教出來的,但是到了一個程度,大部分都是自己領悟出來,比較不受一些「定石」(編按:專業棋士所計算出的解棋方法)限制。

作為一個棋士要贏棋,誰投入的時間更多,贏面就更大。所謂「真正的討厭輸」,就是把所有的一切都投入進去,生活中吃飯、睡覺、運動,都是為了要下棋、要贏棋。

對棋士來說,一盤重要的棋賽,對決的那一刻,彷彿輸贏就是一切,一面要保持冷靜,要很強的鬥志和求勝意志,所謂真正想贏的人,是可以冷靜到幾乎忘記「想贏」這件事。

但如果心一橫拚死想著「非贏過你不可!」當下,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困境。如果抱持「一口氣打垮你!」這樣的想法而過度賣力的話,很可能會在你不察覺之處產生可趁之隙遭到對手反擊。

假如是棋力較差的對手這樣做的話,多半容易讓人有「怎麼不下快點?」之類的不耐,這樣的心情會造成負面影響,對你絕對沒幫助。

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

答案是「下難敗的棋」。

至於所謂「難敗的棋」是怎樣的棋,具體來說就是「不汲汲求勝,心平氣和慢慢下」的態度。

失敗 更有體悟

棋局,有勝就有負,去年成為五冠王的張栩,也曾多次敗給年僅20 歲的井山裕太,甚至輸了外界一向看好會贏(與阪井秀至)的比賽。面對後起之秀輩出,張栩從另一個角度看勝負。

每一盤棋,絕對是全新的局面,不可能每一手棋都有答案可以背,只有自己去構築。

其實下棋,不應該想太多,但是和阪井先生的對局,我有點太怕輸了,覺得輸給他很難接受。事實上,他是一個很強的棋手,我也沒必要有這樣的心情,而且棋的內容上,他也下得不錯。

實戰比賽是變強最好的學習方式,那必須建立在發自內心尊敬對手的前提上。一旦輸了要坦承吸收對手著手下得好的優點。自己贏了,也要用心學習對手下得好的著手,檢討對手沒有下的最佳著手在哪。如果領略到自己缺少的優點,就要感謝對手啟發自己。

唯有維持這樣,才能變強。

隨著年紀,身邊的事情愈來愈多,結婚、生子、帶孩子⋯⋯,但是,如果除了圍棋以外,人生其他的事情,沒有同步地走得順的話,結果來講,還是會拉自己的後腿,所以要求均衡,我想我做的還算均衡。

也許真正厲害的人,不像我這樣的生活,可能像和尚修道一樣,棋會下得更好,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

人生「均衡」,需要一點智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