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職場懶螞蟻 危機領航員

熱門新工作

江欣怡
user

江欣怡

2010-11-05

瀏覽數 5,150+

職場懶螞蟻 危機領航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想在職場上早日出人頭地嗎?勤奮努力可能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時候,做個成天無所事事的「懶螞蟻」,說不定還更容易到達你所設定的目標。

懶螞蟻才能帶領組織脫困

但這個「懶螞蟻」可不是真的成天沒事做的螞蟻,因為螞蟻這種生物,一向被視為忙忙碌碌、勤奮工作的最好代表,但是,懶螞蟻雖不出外覓食,卻能在關鍵時刻帶領大家找到新食物。

因此當職場上的所有人兢兢業業、工作不懈,「懶螞蟻」常被指稱那些表面看起來沒事做,甚至被人認為愛打混的職場人。這些平常看起來漫不經心,也不是很願意表現自己幹勁的懶螞蟻,卻可能因為企業出現大問題時,將他長久於內在偵察、領導的能力激發了出來,最後甚至帶領了企業突破難關。

而這個管理學上的「懶螞蟻」名詞,其實來自於真實的生物科學研究。2003 年,日本北海道大學一位生物學教授長谷川英佑,其帶領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將90隻螞蟻分成3 個小組,並將這些螞蟻移到室內的人工蟻穴裡。結果發現,每個小組都有20% 的螞蟻既不到外邊覓食,也不從事把卵舔乾淨、倒垃圾等工作。

但當生物學家在這些20% 的懶螞蟻身上做標記,並且把人工蟻穴的食物來源給斷絕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開始表現出一籌莫展的樣子,但此時,懶螞蟻們突然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去找到新的食物來源。

身為生物學家的長谷川英佑只在其研究結果中表明,這些懶螞蟻可能是因為年紀太大,或是原本就生性懶惰,並未替該現象找到社會學的解釋。但後來,許多人將這個現象解釋成一種「懶螞蟻效應」,也就是說,這些懶螞蟻會在平時保留自己的能量,並且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察覺組織的薄弱之處,同時保持對新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

懶螞蟻常是逆轉的關鍵

公司或組織裡可見到許多懶螞蟻,當別人工作到天翻地覆,這些懶螞蟻卻可以終日優閒,讓人對這群懶螞蟻恨得牙癢癢。但是,懶惰未必就不是生存的智慧,因為懶於雜務,才能勤於思考。

奇美集團的創辦人許文龍說過一句話:「 如果要說很忙碌,才算是企業家,這個定義是不對的。」許文龍是一個極為特別的企業家,每個星期只上一天班,其他時間都在釣魚、欣賞音樂、藝術,完全實踐了老莊思想中的無為而治,但公司治理照樣有方。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其實,有時候發點懶,在懶中讓自己的心稍作休息,而心靜了下來,也才能好好思考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找出解決問題或改善境況的方法。所以,這個懶,不是真的懶,也不是每天無所事事、到處瞎混,而是在忙亂之中,有目的性地讓自己沉澱下來。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有自己的一套懶的成功哲學,他認為發明家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徹底誤導了後世。這句話讓職場人辛苦流汗到死,卻忘了靈感是要靠著暫停才能培養出的力量,所以馬雲也提倡把產品做到最懶,說不定反倒可以闖出一片天。

懶螞蟻最好的比喻莫過於棒球場上的救援投手,當所有外行球迷都以為先發投手是球隊裡最辛苦的球員,一場球賽看到他的時間最多,但殊不知場外的看似輕鬆的救援投手早已熱身待命,並且都挑在局勢緊張之刻上場。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一場比賽的關鍵逆轉點,往往就在上場救援投手的身上。

不過,想在職場上當一名可救援大家的懶螞蟻,可千萬不要只有表面的懶功夫,倘若你沒有培養出自己內在的真才實料,最終還是會為人唾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