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數位版畫 超越你的視覺

直擊Epson影像創新中心

許綠芸
user

許綠芸

2010-10-11

瀏覽數 12,050+

數位版畫 超越你的視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車在日本長野縣的鄉間小路開了許久,沿路寧靜平和的氣息,很難想像這處鄉間和「數位」有關聯,事實上,這裡是Epson 數位版畫的技術研發中心。

走進Epson 位於長野廣丘的影像創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安靜無聲,抬頭一看,超過10 米高的大廳天井,彷彿還聽得見整座建築物的呼吸聲,往大樓裡面走,映入眼簾的是20 世紀初日本風景畫家東山魁夷畫作,一字排開,畫家筆下的娟秀墨韻,以及詩意般靛藍膠彩,彷彿在牆上的紙張上自然暈染開來。

靛藍膠彩鮮豔奪目,觀者無不稱奇。什麼?這幅畫不是真跡?其實,這是一張幾可亂真的「數位版畫」,也是影像創新中心經過藝術家授權後,在噴墨技術上的研發成果,「科技的進步,讓更多觀眾有機會欣賞藝術,」Epson 董事酒井明彥說。

「數位版畫」,是經過博物館,或是藝術家本人授權,所複製印出的作品,擁有認證與複製版數的限制,在歐美等國家也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價格較原作低,卻使許多收藏家願意入手。例如近來在國際拍賣場上,畫家常玉作品屢屢創下千萬港元,一張數位版畫的價格,大約只要新台幣3 萬元。但數位版畫品質幾可亂真,才會有不錯的收藏價值。

數位版畫 幾可亂真

東山魁夷暈染開的靛藍,氣勢磅礡,如何把畫家手上的「筆」,轉化成數位輸出?

數位版畫,必須將藝術家的筆觸、畫功以及在媒材上的描寫,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可不容易!

為了表達藝術作品獨特的筆觸、光線,Epson 4 年前在長野縣成立數位版畫的技術研發中心,投入重金發展數位版畫,並在翻拍原作品之後,將檔案拉進電腦處理,經過校色、套色,再以噴墨技術印製。

數位版畫,「光是翻拍,光線來源和強度,和紙張的選擇,都要很小心,」Epson 影像創新中心的技術開發專家內堀法孝說。

而且如何把原來作品的顏色及筆韻表達到極致,一絲不差,更是數位版畫的挑戰。

別小看數位印製技術,它現在已是攝影師、藝術家創作的另一種管道。

例如日本知名攝影師森山大道,就曾以數位影像輸出成作品,舉辦個人攝影展。「數位影像輸出」儼然也是藝術創作的一環。

隨著數位版畫技術的精進,當你戴上領帶及絲巾,別訝異!上面可能就是數位技術印刷出來的傑作!

K3 讓黑白一樣有色彩

對Epson 而言,要讓科技愈來愈接近藝術,技術上必須先做到超越視覺。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超越你的視覺」是Epson 的企業口號,在數位時代,藝術,結合了科技,如同文明的左右腳,大步邁開時代,擁抱群眾,科技,也從直覺出發的藝術家身上,汲取研發養分。

以最簡單的黑色為例,一般人眼中只認識籠統的黑,但到了攝影師和畫家的眼中,光是「黑」,就有各種不同層次。

從事攝影工作20 多年,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系主任黃文勇說,「Epson 的 K3 墨水,是關鍵技術。」K3,指的是亮光黑、淡黑與超淡黑3 種黑色。過去,在噴墨技術的表現上,「黑色」,是以各種色的墨水混合形成,容易造成噴出的黑色,帶有其他色彩的色偏,因此也無法做出黑白攝影的「灰階」效果。現在以K3 技術,輸出一張黑白攝影,至少可以做到亮光黑、淡黑與超淡黑3 種黑色。

在東京新宿的Epsite 藝廊,展示藝術家利用Epson 印表機所創作出的作品,藝廊館長鵜澤淑人,指著藝術家木村亮子所展示的黑白攝影作品說,「K3 技術,能將黑白攝影的灰階,都表現出來。」

完成了灰階的「黑色」挑戰,Epson 的下一步,便是挑戰「白色」。在包裝紙打樣上,由於使用材質常常不是白色,因此也擴大了對白色墨水的需求,而過去常以「白色油墨」代替,卻常出現顏料沉澱,顯色不穩定的問題。

今年初Epson 發表具有10 色印刷功能的WT7900,就是全球首款白色墨水的噴墨印表機,不僅如此,影像創新中心以中空樹脂為材料研發出的水性墨水,也使得輸出,達到數位精準度,「這是我們目前最自豪的技術之一,」 Epson 影像創新中心開發部門的岩本康平說。

研發 向使用者取經

研發,不只是技術的精進,更需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在長野縣的Epson 影像創新中心,這裡本身就是一個大型「使用者(User)實驗室」。這裡常常有來自各地的藝術工作者見習團,因為藝術創作者創作天馬行空,常常大膽使用不同媒材、不同筆觸,反而可以刺激研發的方向。

像來自台灣「薪傳愛」海外見習團,每次邀請8 至10位各大學視覺傳達系的學生,到影像創新中心參與工作營,學生可以在技術專員的協助下,學習使用最先進的噴墨技術,輸出影像作品。

「要正式輸出之前,先選擇印表機型、紙張,」岩本康平手拿著麥克風,正站在簡報投影前面,對著Workshop

的學生逐一說明,如何完成挑選圖片、像素、色調、紙張選擇等步驟。

對於Epson 而言,這是觀察藝術創作者使用習慣的最佳契機!「 工作營,其實是Epson的學習途徑之一,」曾經負責Epson 感性價值行銷的岩本康平表示。

例如有位學生拍了一張燈火通明反差極大的照片,在螢幕上看起來十分奪目,但是實際列印出來之後,卻呈現不出螢幕上的搶眼度,而一旁的技術人員就能從此汲取使用者端的意見。

向使用者取經,是影像創新中心研發最大的特色之一。「Epson 產品遍布多國,我必須親眼看到他們的使用習慣,才知道怎麼調整行銷方式,」Epson 董事酒井明彥說。

印表機技術的精進,讓數位藝術愈來愈蓬勃,事實上,這家在全世界印表機市占達155 個國家的企業,研發方向,已清楚告訴其他企業,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現在的研發,一定要加入對使用者價值的評估,經由觀察創作者的使用行為,接觸到更深層人及市場的需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