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城市開始思考,很多事情開始不一樣。
中山北路是台北市最早的大街,據說20 年前某個冬天,這裡有一對會思考的鳥,每天早晨都會從東門朝北,凝睇著大屯山的山頂白雲。會思考的鳥,利用晨光,思索著未來。
20 年後的台北,已經不再是白先勇筆下苦悶、吶喊卻沒有出口的《台北人》。
同樣在中山北路大街,用陽光顏色重新打造的「會思考的鳥」,路人看見的是,這個城市,變得豐富、知性、
自信。
台北為什麼變得知性?因為台北人從生活中開始有智慧,懂得在喧鬧中慢慢讓心沉靜下來。因為「知性」,
進而有了「自信」,並開始追求「自在」的生活態度,這是風格經濟專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為
現在的台北下的觀點。
台北的知性,也因為人開始懂得包容,包容的視野可以容納各種可能。「什麼都可能發生在台北而不會感到驚訝,」這是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的觀察。
知性》不偽裝 是最好的包容
觀察知性城市可以從3 個面向來看:知性、知人與知心。
2010 年,《Monocle》7 月剛發行的生活品質專刊揭曉「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台北雖然沒有被列入25
個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卻被列為極具魅力的城市,喧鬧中卻充滿了生命力。
《Monocle》形容,只有在台北這個城市裡,才有可能看到穿著上萬Gucci 名牌套裝的潮女,悠然自在地坐
在台北街頭侷促的小位子上,快樂地吃著一碗30 元的攤販小吃。
「感謝杜拜塔取代了101 大樓 ,人們開始回過頭來發現真正的台北是什麼。」《Monocle》如此寫道。
同樣的台北,在當代藝術家蔡國強眼中,這裡最有趣的是,在一棟時髦的城市大樓底下,就有一攤流動小吃
攤販,生意熱絡的程度,不輸大樓背後知名的高級餐廳,兩者可以在同一棟大樓屋簷下生存,這是今年5 月,
美國《Newsweek》訪問中,蔡國強詮釋的台北。
台北的知性,在不歧視、不偽裝。新舊交替,快速變遷下的台北,從企業大老闆到街頭小吃業者,任何階級的人都可以在台北同等生存;更多時候,台北人嚮往的不是大老闆的生活,反而是小吃攤上提供的美味小吃,這讓台北增添了想像不到的趣味。
知人》雷達快速接收 迅速理解
知性城市的人,要很敏銳的接收訊息,快速的理解人情世故。前衛、批判、又帶些嘲諷幽默,是多年來台北
人找到的生存樂趣。
台北,如果濃縮成一個光點,最讓蔡國強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松江路巷弄中的藝術大本營「伊通公園」,這裡
前衛、批判,卻充滿創作的能量。
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家莊普就是「伊通公園」的一員,他有一個作品——「兔子耳朵狐狸尾巴」,在半圓形的裝
置藝術上,兔子伸出敏銳的耳朵,狐狸露出狡黠的尾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北人似乎也是這樣。
莊普的童年在艋舺萬華度過,少年時期成長在繁華的忠孝東路,西班牙學成歸國後,遷到台北郊區花園新城,
看盡了台北各區的繁華、沒落與再繁華後,在他眼中,台北最精彩的,還是人。
在快速變遷的都市生活中,台北人,一方面必須像兔子一樣迅速接受訊息,一方面也要像狐狸一般快速應變,
但卻有一種接受共存和解的包容,願意理解。
「在台北,你可以到全世界知名的餐廳去吃飯,也可以到夜市吃小吃;你可以爬高到101 大樓看台北夜景,也
可以到對面24 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看人的風景」,這是《Newsweek》發行人兼執行長Rhona Murphy 專程飛來
台灣體會台北週末生活時,驚奇地發現。他說:「我本來是來台北洽公的,但是結果我卻做了許多事。」
不過,當全世界的人都湧向摩天大樓台北101,或是到信義區的娛樂影城華納威秀,台北人心中的最愛卻是
另一隅的誠品書店。因為在101 只能俯視腳下的台北,華納威秀只能看見美式文化,「但是在誠品,你卻可以看
見全世界,」劉維公說。
對於台北人而言,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不安,反而刺激對知識的渴求。也因為對知性的不滿足,更加速閱讀
與思考,學習理性判斷,不但形塑了台北整齊的知性底蘊,也找到屬於台北人的自信。
知心》兔子狐狸卻選擇良善
城市人雖然有著兔子耳朵,狐狸尾巴,但是台北人卻選擇以良善的面貌等同對待。
台北人體會到所謂的自我,放在時間與時空裡,其實不必過度放大,或過度縮小。莊普說,其實「我」是所
有名字共同的縮寫,「我」可能是馬英九、陳水扁,也是每個人。也因為清楚的認知,台北人選擇良善;因為有
自信,所以連批判都開始幽默。
今年4 月,國際知名媒體《Wallpaper》來台灣採訪,當一行人從機場坐計程車到飯店時,一位工作人員發現
身上家當包括採訪設備與錢包全都遺落在計程車上,沒想到不到幾小時,所有遺失的行李都被送到下榻飯店,
這讓《Wallpaper》工作人員對台北人的良善,印象超級深刻,這是其他大都會少見的。
「晃動的眼睛」,是內湖親水公園裡的裝置藝術,表面上,台北是嘈雜、混亂不安,但是透過幾面公路監視鏡
互相反射折射,把城市的一切都收納在眼裡。作品主人蔡海如對不安城市的詮釋是,「人們永遠只看自己想看
的,也只記得每一個當下的切面,唯有另一個歷史舊照片或影像出現時,才驚覺自己的觀察竟有諸多遺漏。」
當一個城市開始懂得思考時,它會開始產生自信。這種知性思考,在誠品的書店裡,在莊普的幽默批判中,
也在忠孝東路四段181 巷的「好樣」生活餐廳中。藝術家蔡國強認為,正是台北巷弄中的這些會思考的小光點,
讓整個台北城市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