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台灣就是不一樣 風格力

林靜宜
user

林靜宜

2010-07-30

瀏覽數 6,100+

台灣就是不一樣 風格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台灣的風格,來自「精彩的人」。

小小的一個海島,像川劇的「變臉」,快速切換著不同表情,也像任意門的魔術方塊,新舊交錯、東西融合。

在台北,剛上了國際《Wallpaper》雜誌的好樣餐廳,只是一條巷子裡的風格小店,但老闆Grace 的臉孔上卻有著「自信下的美好」;在「伊通公園」藝術家莊普的臉孔上,你又可以看見「城市中的黑色幽默」。他在舉著立牌的兩隻米老鼠上,寫著:「 我討厭村上隆」、「我討厭奈良美智」,詼諧又批判。

在台中,最受部落客歡迎的一中商圈多多綠茶老闆,臉孔是「用kuso 玩味人生」,當你失戀的時候,他會給你一杯叫做「心痛的感覺」的白開水,要價50 元。

在台東,有機小農賴盈羽的臉孔是「踩在土地上的滿足」。為了種植父親愛的水蜜桃,從城市走入深山,她把

夢田變農田。

台南謝宅民宿主人謝小五的臉孔是「過去美好的回憶」。他用兒時記憶與設計創意,讓四十多年老屋子有了新生命。

人的精彩,各式各樣的生活主張,讓台灣進入「風格經濟」時,有了不一樣的可能。

「6」的無限可能

作家侯文詠觀察,過去台灣是OEM、ODM 工業式的縱軸發展,大家只能在同一條直線上競爭,但是進入多樣性的風格經濟橫向軸線時,每個人都是獨立經濟體,要的是有個性的生活主張。

「現在台灣愈來愈多的消費行為,取決於個人對風格的偏好,急於展現我是誰?」風格經濟專家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觀察。

在這個重新交會的時代,台灣的經濟樣貌中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方程式,這是台灣最新名詞叫「六級產業」,它融合了一級農業、二級工業、三級服務業,你可以把各級產業組合成「1+2+3」,也可以玩「1X2X3」,有趣的是,「不論是加法,或乘法,答案都是六級產業,」專門輔導文化創意產業的中衛發展中心總經理蘇錦夥分析。

拿下世界麵包大賽冠軍的吳寶春,就是玩「(1+3)X2倍」的例子,他以台灣一級產業獨特的酒釀桂圓、米釀荔枝的東方餡料,融入西方麵包中,做成「酒釀桂圓麵包」及「米釀荔枝麵包」,變成三產的消費服務,再加上躍上國際舞台加倍力道,連讓日本人都迷上他的米釀荔枝麵包,組團飛來學藝。

他曾連中餐都吃不飽,現在成為全世界最會做法國麵包的達人,講課、開店、當顧問,也準備成立公司平台,把一產的荔枝和整套服務流程外銷到日本,一個麵包師父已不再是師父,成為風格達人。

台灣第一個女神農、遊山茶訪總經理葉淑盆,先生是第三代的茶農,原本只賣批發市場,但台灣買家有個習性,總認為別人「挑剩」茶一定不好,她看著那些一斤可賣到幾千元的「黃金」變成乏人問津的「草」,夫妻決定成立「遊山茶訪」。

從一級的茶農,到二級的製茶工廠,到三級的消費品牌,加上多年精研的茶道文化,葉淑盆正在進行「1X2X3」的風格品味融合,希望建立台灣獨有的茶文化風格品牌。

風格將帶來台灣經濟的質變。吳寶春、葉淑盆,他們之所以能夠從原本的第一、第二產業,橫跨到第三產業,有賴自身強大的專業知識。從求「生存」的專業達人,漸漸發展為有個人風格的「生活」達人,他們移動的方向,

是現在台灣社會中嚮往的一股新洋流。

風格經濟新4P 

不過,要進入這股風格經濟的新洋流中,你必須先重新想像。

進入新想像,學學文創副董事長詹偉雄說,現在的台灣像是從右腳的「集體化社會」,跨到左腳的「個體化世界」,大家急於創造差異。

要學會在新風格經濟中找到差異化的位子,詹偉雄說,你必須先想想,你從哪裡來?你是誰?你想往哪裡去?你的生活主張是什麼?

當你想清楚你的位子後,進入風格經濟,你必須再開始思考4 個面向:

● Philosophy:你對生活的想像、生活價值主張為何?

● Product:產品是「1+2+3」或是「1X2X3」?

● Process:什麼樣的流程可以感動自己、感動客戶?

● Place:什麼樣的情境可以讓人難忘?可以讓顧客心領神會你的主張?

Philosophy 是風格思想的外衣,代表你對自己的想像。

風格經濟也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感體驗,運用創意、美學、設計,創造獨特的產品(Product),設計感動人的流程(Process),以及令人難忘的情境(Place)。

就像品茶,茶之味也是人生味,入喉的是心靈場域,成就茶湯的實則是人與人之間的圓滿。

台灣服務業早已超過七成,但是服務業進入門檻低,

成功往往就是山寨的開始。走風格經濟路線,是很好脫離山寨的方法,因為風格來自於人,人在想什麼,主張什麼,無法模仿。而且價值主張,是風格經濟裡最容易被消費者買單的項目,難得是它很難速成。

成功將風格品牌輸出到北海道的「薰衣草森林店」(詳見P.62),創辦人詹慧君與林庭妃「勇敢圓夢」,以及一句讓「夢想要不疾不徐,靈魂才能趕得上」,9 年創建了5 個品牌,一年營業額接近5 億元。

台北忠孝東路181 巷,「好樣」一條街,3 家餐館、2間出租公寓、1 家個性書店,即使都叫好樣XX,但每家風格絕對不一樣。

當《Wallpaper》要製作台灣專題時,第一個就找上好樣(詳見P.52)。

「獨特性很重要,不要失去你自己;風格不是刻意形成;風格也不用全部人接受,只要認同的人喜歡就好,」

Grace 說。

生活的主張是靠想像的。風格經濟更無關大小,關鍵是你要抓住「特色的詮釋權」,「無形的力量,才是無限,」蘇錦夥說。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5 大台灣風格經濟

要說台灣是什麼風格?

在偉太廣告董事長孫大偉眼中,多元移民文化在海島孕育,台灣其實不完全像表面上混亂急躁,海面下有多股緩緩洋流流動。台灣人敢冒險、創新,任何點都可以放大走透透,但做事又「頂真(台語)」良善,這樣的特質,是台灣「隱性」的力量。

而在國際認知上,最令國際人士有感覺的「台灣味道」與「台灣印象」,不論是台灣獨到的「奉茶文化」、走入

緩慢社會的「有機農業」、中西融合後的「流行音樂」、以及有在地特質的「文創」、「夜市文化」,都是台灣風格經濟中,最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的想像。

茶文化 》熱情好客的「奉茶」精神

「來,喝茶!」這是僅次於「吃飽沒」的台灣招呼語。

熱情、好客的奉茶文化是台灣特有的。早期不富裕的台灣,路邊常有一壺茶,用塑膠紅繩綁著陶碗、鋁杯,奉茶也是陌生人之間的信任,一方甘心付出,一方不疑的接受。

台灣人愛喝茶,每年內銷市場近新台幣800 億元。台灣也是茶葉王國,從海拔300 公尺到海拔2700 公尺,都有產茶,一顆顆圓滾如珠的小茶球,就在一揉一揀間,名揚國際。

早在1900 年,台灣茶葉就在巴黎世博會贏得獎項,已有156 年歷史的巴黎老字號Mariage Frères 茶莊,裡頭來自台灣的茶高達十多種茶;且不論台灣出名的青茶,愛喝下午茶的英國,最高等級的阿薩姆紅茶,來自南投魚池鄉。除了茶葉,還將傳統功夫茶變身時尚茶,珍珠奶茶「搖」上國際舞台,台灣可說是華人時尚茶文化的創意中心。

綠活農業 》敬天愛地的「綠活」精神

台灣的農業正朝著「綠活」概念發展,愈來愈多台灣農民寧願花更多心力、時間,等待植物慢慢長大,他們小心翼翼的呵護土地,寧願少收成也不要傷害大地。

2006 年的神農獎得主戴文賓也是「有機」農民之一,當初為了珍惜環境,轉作有機,雖然辛苦,卻甘之如飴。

不僅自己做有機,還將經驗分享給當地農民,一群「綠活」的農民共同打響池上有機米的品牌,現在他們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有機米。

根據農委會估計,2012 年,台灣有機耕地產值可達30 億元,精緻農業年產值近1600 億元,開始懂得「慢活」的台灣,「綠活」的風格經濟正在成形。

流行音樂》吸納包容的「Mix」精神

流行音樂是台灣被世界買單的「台灣風格產品」,融合新舊、東西文化的「Mix」風格,成為獨一無二的原創養分。

被美國《Fast Company》選為全球百大創意人物周杰倫,與最佳搭檔方文山兩人,混搭東西方樂風,配上中國意境的歌詞,成功掀起「中國風」,不少海外華人、外國人,為了聽懂歌詞,苦練中文。

方文山說,通俗文化是一個國家認識別的國家最快的方法,因為沒有門檻,而流行音樂是台灣的強項,「因為我們吸收夠多,流行音樂發展也沒有斷層,形成豐富的創作土壤。」

只要風格夠吸引人,世界目光自動聚焦,這是風格經濟的特性。方文山指出,大陸會主動聚焦台灣的流行文化,因為在台灣紅了,等於同步在大陸紅,這也是為何不少海外華人、大陸歌手透過歌唱比賽等管道「登台」。

台灣流行音樂從80 年代後快速成長,是引領華語音樂的龍頭。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調查,2008 年總產值為70.6 億元,目前各地政府也正積極興建流行音樂中心,希望未來能將產值擴增為500 億元。

夜市文化 》庶民活力的「創新」精神

落日,是夜市的日出。夜市呈現台灣庶民文化「強強滾」的生命力。

台灣夜市數量與密度為世界第一,超過上百個。民視《夜市人生》編劇李忠河形容,台灣的夜市代表著開放性,沒有階級,西裝筆挺與穿著藍白拖的人都可以坐在同桌吃滷肉飯。東京大學都市工學科教授城所哲夫很喜歡台灣那種新舊混合感,他認為,路邊攤是創造台灣人思考能力的土壤。

夜市帶來的產值更是驚人。根據逢甲大學調查,去年雖然不景氣,逢甲夜市還是創造85 億元商機,超過中友與廣三百貨。事實上,觀光局的調查也顯示,最能吸引海外觀光客來台旅遊,就是觀光夜市、台灣小吃。台灣的夜市果然夠有魅力!

文創產業 》現代感的「想像」精神

「要看現代的華人文化,看台灣就知道,」金鐘導演蔡岳勳說。

台灣因為開放得早,走在時代前端,又保留華人文化,是當代華人群像的縮影。蔡岳勳就是用台灣的現代生活文化,拍出一部部稱霸華人市場的偶像劇。

他說,每部戲呈現的都是現代台灣人的打扮、生活方式、個性,「要看現代的華人文化,看台灣就知道,」蔡岳

勳認為,既開放、自由,又有深厚的傳統中國文化,「我們是華人世界裡最具有創意與想像力的。」

「我們幸運得半死,台灣並不缺乏文化素材。」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比喻,台灣的混種文化就像偉大

藝術家的豐富人生經驗,是發展風格經濟的最好養分。

成為風格達人

你的未來,「風格」決定。

當愈來愈多的大陸人「哈台」、外國人「瘋台灣」,台灣30 世代也應該對「台灣」上癮,回頭認識這塊成長的土

地,了解自己成長的文化背景。只要能不斷往內心探索,就會知道真正想要的生活風格。

《30 雜誌》編輯部總動員,實地走訪台灣的北、中、南、東的城市,帶領大家深入台灣發現風格經濟,詳解它們的「Style Model」。

台北追求知性後的自在,不歧視、不偽裝,任何階級都可以在這個首都共同生活;台中熱愛嘗鮮,追求驚嘆號的生活,旺盛的創新精神,引領「食」尚的本事;台南追尋美好年代的記憶,不急躁的風雅,豁達人生就在腳下350 年的泥板上;高雄追求新改變,在沒有雨季的南國,要用金色陽光讓世界看見;花東追求「夠就好」哲學,做夢與工作是等距時間,誠實面對自己,才懂真正「生活」。台灣的城市風格,有知性、嘗鮮,有風雅、熱情,也有慢活。你選擇哪一種,請提出你的生活主張。

什麼是風格經濟?

風格經濟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感體驗。其中,「意」即一切,就是生活的意念與內涵,是一種價值主張,可以說,風格經濟要傳達的就是「生活價值」,運用人文精神、產業特色、自然環境等資源,結合創意美學、生活方式,以分享生命的喜悅與幸福為目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