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整理5 個多月,號子裡的投資人顯得意興闌珊,因為不知道這一波大盤到底「到底」了沒?
根據專家的說法,好消息是「現階段台股已經在築底的階段」,但壞消息是「築底的時間可能需要一到兩個月。」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諶言指出,雖然台股走勢仍震盪,不過,因利空影響多已在5 月底前見到高峰,台股下檔支撐強,下檔風險有限,近期台股表現主要還是受到信心面影響,量能不足,預期未來可望
反覆打底整理,消化利空,待市場信心面的回復。
運豐投顧董事長郭海培也認為,台股的初升段已經確立,現在進入初升段之後的修正期,預計這一到兩個月,
指數大約在7,100 點到7,600 點之間來回震盪,約莫第3季底就會進入主升段,配合國際股市回穩,今年大盤指
數上看9,300 點。
利空不再 短線7000 有支撐
從基本面來分析,台股和美股的連動性較高,所以從美國5 月ISM 製造業指數較上月小幅下滑0.7%,降至59.7,優於市場預期;相關經濟數據也顯示,全球仍在溫和復甦,故不致發生二次衰退。新訂單指數持平於65.7,庫存指數下滑3.8%,降至45.6,客戶庫存指數也下滑至32,是歷史低點,顯示多數廠商認為客戶端庫存偏低,有利製造業景氣穩定擴張。
回頭來看台股,目前台股4 大利空,包括:歐洲國家債信問題、中國打壓房市、南北韓對立情勢以及資金緊縮,不過就影響力道來說,很多都已經在5 月底前見到高峰,歐盟結構性問題,非短期能解決,但可喜的是債信違約風險已降低。諶言指出,4 大利空造成廠商短期看法保守,再度降低庫存風險將使未來兩個月的營收成長力道趨緩,但重要的是終端需求是否明顯受影響;如果影響只是短暫,3 個月後不排除又有回補庫存需求。
從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如美國ISM 59.7、歐元區PMI 55.8、中國PMI 53.9,顯示景氣仍在復甦趨勢上。
基本面沒有太大的疑慮,從技術面來看,康和證券自營本部投資總監廖繼弘表示,現在處於跌破年線之後的技術性反彈,若反彈沒有量,就還是跌深反彈的架構,從中期的投資角度來看,台股的整理期還沒有結束,這一兩個月的操作難度較高。郭海培進一步分析,只要沒跌破7,032 點且日均量不再萎縮,就可以判斷台股從前年年底3,955 點起漲到8,395 點的走勢為初升段,從8,395 之後是初升段之後的修正,修正期約一兩個月即可進入主升段,又是另一波多頭的起漲點。
廖繼弘也建議,利用台股這段整理期,投資人要適度調整手中的持股,「短線操作者,可逐步降低手中的持股,底線大概就在7,000 點左右,但反彈上去遇到7,500點也會是一個壓力區,中長線持有者也可以選擇不賣股等到下半年或明年也可以,絕對還會有行情。」
避開中概 加碼消費電子族群
換句話說,從技術面上來看,接下來的一兩個月操作難度增加,但屬於「震盪打底」的階段,建議投資人適時將手中的籌碼「汰舊換新」,郭海培提醒中概相關的通路、紡織、食品、光學元件,由於漲幅超過8 成,而且這段時間籌碼凌亂,所以需要一段時間沉澱,短線上漲的空間較小,可適度做適當調節;倒是電子書、智慧電玩、微投影機、觸控面板、雲端運算、LED 跟太陽能產業,會是下半年的投資主軸,大多都是基期低且具備話題的族群。
諶言則建議,操作策略上著重個股表現,由下而上的選股以LED、DRAM與蘋果概念股為布局重心。考量「加薪效應」的潛在影響,建議布局上先避開以加工或代工為主業、毛利率低的個股,選股上還是優先布局毛利率較高且具產業前景利基的個股。另外,營建股因受到兩岸房市政策而被壓抑,目前股價已被低估,預期隨著ECFA 的簽訂,資金行情仍有利於營建股的表現。
「從股票本淨比與本益比比較,以及股票殖利率來看,台股評價相對具吸引力,再加上7 月向來是股東會與除
權息旺季,在高殖利率的保護下,將對台股下方風險提供下檔保護空間,目前投資需要以時間換取空間。」施
羅德台灣主動基金經理人陳同力說。
他建議短期台股的布局重點可著重以下4 個投資趨勢:1、吃軟不吃硬:以內需消費相關族群取代硬體導向的族群;2、偏上不偏下:代表看好中上游、材料和設備族群勝過毛利率遭到壓縮的下游族群;3、重質不重量,看好受惠新產品及新趨勢的利基型、營運成長性較高的個股,而非追逐熱門卻成長性偏低的類股;4、喜新不厭舊,指的是看好新題材、新應用與新趨勢的概念股之餘,與政策面息息相關的產業,也不能偏廢。
受到國際股市的影響,台股短線操作難度增加,但中長期多頭趨勢不變,建議投資人在大盤築底階段,挑選好股進場,為下一波的漲勢提前累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