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超潮時尚攝影師大衛.拉夏培爾 用美,改變災難世界

許綠芸
user

許綠芸

2010-05-01

瀏覽數 5,100+

超潮時尚攝影師大衛.拉夏培爾 用美,改變災難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身穿連帽外套、牛仔褲,腳踩一雙運動鞋,說話不疾不徐的速度,很難想像,眼前裝束輕便的他,曾讓瑪丹娜、女神卡卡、布蘭妮、李奧納多⋯⋯等大咖明星,願意卸下心防,在他的鏡頭前,展現截然不同的風情。

他是大衛.拉夏培爾(David Lachapelle),被喻為「全球最重要的十大攝影師」之一。這樣一個大師,聲名讓他無往不利,很難想像,他卻開始反思,奢華物化給人們帶來的災難,現在他的鏡頭前,要呈現的反而是自然的平衡。

當專訪結束,邀請拉夏培爾留影時,「好,再來一遍!」是他在將近一小時的拍攝過程中,最常說的一句話,一小時內,他前前後後調整了不下20次的拍攝角度,絲毫不馬虎,只為了拍出一張好照片。

照片裡,他身後作品《Holy War》,是一件9公尺寬的攝影裝置,他特意將英文字「戰爭」,置於象徵「和平」的耶穌頭上,詮釋現今「以戰爭保證和平」的荒謬說辭。

他說,美,是述說故事的工具,而一幀幀色彩鮮明,令人血脈賁張的照片背後,影射戰爭、消費、奢侈、氣候變化問題的諷刺批判意味, 而拉夏培爾式的衝擊華麗美學,也吸引著更多紛亂社會的反思。

養成 社會即學校

一旦決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是名校出身,同樣可以出人頭地。六○年代出生、19 歲的拉夏培爾,高中沒念完就輟學,母親一度覺得他沒救了,離不開流浪漢的無用未來,但年紀輕輕的他,已經隱約感覺到自己對繪畫攝影的興趣,並隻身來到紐約,在暗房裡當助手,並且尋求一展長才的機會,因緣際會之下,結識了普普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並欣然接受沃荷的邀請,到他所創辦的《Interview》雜誌擔任攝影,並陸續接下《滾石》、《浮華世界》、《Vogue》等雜誌的拍攝工作,開啟了商業攝影之路。

「我的學校,就是工作環境,」 開始工作之後,拉夏培爾開始與眾多雜誌合作,並且在工作當中,投石問路,漸漸尋找到自己的風格,養成了色彩銳利對比、風格怪誕兼具張力的攝影表現手法,營造時尚雜誌所需既絢麗又人工的視覺效果,並且不只一次獲得美、法攝影雜誌「年度最佳攝影師」、「年度封面」等殊榮,更跨足拍攝音樂錄影帶和電影。

離開 時尚已不能滿足我

功成名就之後,仍得時時問自己,初衷是否早已消逝,如果是,要有勇氣離開舒適圈。各大媒體爭相邀請合作的結果,拉夏培爾曾經連續工作11個月,一天也沒休息,更迷失了當初投入攝影的初衷。一次為義大利《Vogue》雜誌拍攝的「災難」主題,拉夏培爾利用穿著時尚的模特兒,與背後的殘屋斷瓦做強烈對比, 以「氣候變遷」為發想,畫面凸顯出潮流時尚的奢華,卻同時隱含著人們為追求時尚,對身邊環境的漫不經心,而當時雜誌發行之時,正好遇上美國卡崔娜颶風來襲,因此拉夏培爾被冠上了「消費災區難民」的罪名。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當時第一個想法是,我必須離開時尚圈,一切都結束了,」雖然實際照片的拍攝時間,比卡崔娜發生的時間來得早,拉夏培爾卻因為此事件,發覺到自己為時尚所拍的照片,所探討的議題並不適合時尚,就像這批災難主題的照片,表面上很美,卻帶著嚴肅甚至殘酷的內面意義。

美 變成傳達意念的形式

關閉了時尚之門,眼前開啟的,是整個世界,利用過去所養成吸睛聚眾的攝影技巧,拉夏培爾更有餘裕,拍出有意義的照片。

「攝影,就像魔法,」在時尚圈拍了15 年的拉夏培爾,已經在無數明星超模身上,使出迷人法術,然而,光是拍「美得使人倒吸一口氣」的照片,卻無法滿足他對「攝影」的期望。

因為提早進入社會,練就了拉夏培爾敏銳的觀察能力,他發現,現今的社會,已經充滿恐懼,打開電視新聞,翻開報紙,人們接收到訊息,負面大過於正面,如果要讓人對地球暖化、戰爭不斷、物質過剩、過度奢華的社會現象,產生一點點反思,需要用「美」來當武器,而「美」正是拉夏培爾最在行的拍攝手法。

平衡 物質和消費不代表一切

「我愛時尚,但是當它變成生活的全部,那就是失去平衡。」

商業攝影出身,拉夏培爾卻大膽用攝影,批判瀰漫物質主義的社會風氣,提示反思的重要性,並開始了一連串的拍攝實驗。身材曲線完美的模特兒,全身卻貼滿著奢華品牌的logo,象徵物質主義已占據許多人的生活,變成缺一不可的重心。

平衡,是拉夏培爾一再傳達的概念,因為身處時尚娛樂圈多年,他對「失衡」特別有感觸,常觀察到外在環境的聲色犬馬,讓人一點一滴失去初衷與熱誠。如果世界只剩下物質和消費,人類不會因此更加快樂,反而會因貪婪而痛苦,甚至滅亡,而關於「恐懼」, 拉夏培爾反而用樂觀的態度觀看,取材自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教堂的濕壁畫,將背景轉換到「萬惡之都」的拉斯維加斯,描寫人們遇到洪水災難時,反而願意互助的景況。

「美,能吸引最多的觀眾,是我傳達更深沉價值的工具,」 這位時尚出身,最受型男潮女歡迎的超級攝影師,跳脫潮流框架,要對所有人施展閃光燈下的魔法,更要證明出自他鏡頭之下的「美」,不是人工膚淺,而是嚴肅且殘酷的事實。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