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生活剩下的幾分美好,藏在食物裡

美食作家歐陽應霽 沉浸香港色香味

瞿欣怡
user

瞿欣怡

2007-08-01

瀏覽數 3,250+

生活剩下的幾分美好,藏在食物裡
 

跟著深諳香港味道的美食作家歐陽應霽在中環散步非常過癮。我們約在茶室蘭芳園門口見,下午4點,蘭芳園門口還是擠滿了排隊人潮,等著要進去好好喝杯奶茶。排隊時閒聊,迎面走來的竟然是攝影大師杜可風,被太陽曬得紅通通的臉堆滿笑容,一見到歐陽就是個熱情擁抱。

食物美學,講究自在愉悅

中環,香港飲食發源地,充滿了有歷史的酒樓跟小館子,人來人往的街道散發著濃濃香味。

歐陽應霽把工作室設在這裡已經四年多,舊工作室位在老雜貨店樓上,走路十分鐘就到最高檔的辦公大樓區,再晃個五分鐘,又走回老街區。新的辦公室則有一個小天台,他打算有空閒就布置一座空中花園,還要好好設個廚房。

雖然喜歡中環,歐陽應霽卻一直選擇住在離島,每天進中環要花上半個小時搭船,讓自己慢慢暖身,他說︰「我一分鐘就回到家,也代表一分鐘就出門。」快手快腳的他只希望自己可以慢一點。

但生活中他也離不開中環,吃的、喝的,熱鬧都在這裡。

要在中環討論食物美學,餐廳們就吵吵鬧鬧地鬥起嘴,蘭芳園說︰「我的絲襪奶茶香港第一!」泰昌餅家不服氣,回嘴︰「我可是末代港督彭定康最愛的餅店!」至於那些新開張的時尚西式餐廳頭抬得老高,驕傲得不可一世。

歐陽應霽倒是說了句公道話︰「在高檔的餐廳可以有愉快的進食經驗,但在茶室也可以有很好的感覺。要說食物美學,感覺好就是美,不要把食物美學搞得很神話,只要很自然地在日常生活裡享受,自在好吃最重要。」

家鄉味道,解救鄉愁靈藥

歐陽應霽的外祖父長期經商,加上戰亂緣故,印尼、上海、福建、日本、香港都有這個家族遷徙的痕跡,也因此培養出整個家族的「好吃史」。每到一個地方,他們就偷偷帶走一些當地的味道,搞到後來歐陽家的餐桌上,異常複雜與國際化,而這國際化又加入了他們自己的口味。旁人笑歐陽應霽「愛吃」,他大笑說︰「我家裡人比我更愛吃!為了想吃道地的印尼沙嗲,外祖母還帶頭把客廳地板都給燒焦!」

食物,是最直接的心靈安慰劑。歐陽應霽與朋友閒聊時感嘆︰「如果沒有蘭芳園的奶茶,該怎麼辦?」工作一累,他們就到蘭芳園喝奶茶。

奶茶端上時,歐陽應霽笑得很開心,講起奶茶的道理,他說︰「奶茶也講究『和』,數種茶葉混搭選擇、該拉幾次、加多少糖,都有微妙平衡。」而且連奶茶該怎麼喝,他都有堅持︰「不要懷疑,大喇喇放個兩湯匙的糖,奶茶才會好喝!」想像中過甜的糖味,恰恰掩蓋了茶的澀味。

常到各國出差的歐陽應霽,對各地奶茶有獨到見解︰新加坡奶茶有七八分像,英國最好,至於台灣跟中國內地還在尋覓。其實哪有一杯奶茶可以取代香港奶茶?那奶茶裡已經有鄉愁。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對歐陽應霽來說,香港味道除了鄉愁,還充滿混雜的樂趣。歐陽應霽以「法蘭西多士」為例子,台灣人稱做「法國土司」的甜點,就是土司裹上調配了牛奶的蛋液,煎得焦黃後起鍋,淋上蜂蜜,就是一道閃著金黃光澤的甜點。但這甜點到了香港,硬是被塗上一層花生醬。

半飽哲學,為口腹留餘裕

新文化雜混入侵,老東西卻慢慢消失。

2006年7月,香港東涌最後一片稻田決定休耕,而六○年代香港元朗出產的絲苗米也早就消失。香港,於是成為沒有田地的地方,歐陽應霽忍不住自問︰「我們還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嗎?」

田地會消失,人會老去,味道也總有改變的一天。歐陽應霽花了三年時間寫下「香港味道」,四處拜訪餐廳、食客,用感情當調味料寫下一篇篇精采的香港食物戀。

寫《香港味道》不是為了懷舊,而是想提醒人們︰「生活曾經可以有這樣的選擇、那樣的決定。」

在匆忙的日子裡,美好事物都遺散了,剩下的那幾分好,也許就藏在食物裡頭。

他用食物傳達許多故事與態度;態度之一,是他多年前就說過要「半飽」,不要讓自己太滿,留點餘裕想像更多美好事物。他說的半飽,其實很貪心,除了口腹滿足,心還要留點期待。

態度之二,是要珍惜眼前所有。不是非要把盤中飯粒清乾淨,而是要珍惜香港的味道。香港混雜中帶著許多希望,只要所有人一起關注、努力,香港味道就可以飽滿。

態度之三,要找回自己吃東西的速度,不要貪快,要關注自己吃了什麼?為什麼好吃?他以一些熱門新書為例子,笑說︰「很多人都說一生要去的五十個地方、一生要讀的五十本書。當玩笑話無所謂,但認真想要去做就不好了,萬一所有地方都去過了卻沒死,那怎麼辦?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步調吧。」

再忙,歐陽應霽都愛進廚房弄點吃的,生活上遇到問題,他不買勵志的《心靈雞湯》來讀,反而慢火燉上一鍋蒜頭香菇雞湯;留著半飽的肚子,最後卻敗在一客華麗的甜點,因為他說︰「嗜甜不只是痴愛,簡直是一回高貴而幸福的縱欲。」

說到底,又繞回原來說的,食物裡頭有很多學問,從種子的栽種就進入美學領域,蔬菜怎麼照顧,如何注重有機與自然共生,肉怎麼料理,如何燉煮、調味,最後如何上桌、怎麼吃,都是美學,但最最關鍵只有一個︰「感覺好不好?」

歐陽應霽/45歲

◎香港作家、漫畫家。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榮譽學士及哲學碩士,曾出版漫畫作品、室內設計觀察書籍,著有《半飽》 《香港味道一、二》《連環圖》等書。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