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這個世界對你們來說,恐怕是混亂了一點。有時我也會將心比心,如果我也誕生在這樣的年代,是不是能夠很快找到人生的方向?
雖然你們出生在一個不必為物質生活擔憂的年代,甚至,文字和閱讀對你們而言不是那麼必要,電視和電腦,影像和網路,你們的世界遠比我們所成長的年代遼闊而複雜,也因此,更需要智慧去理解。
──溫世仁《幸福屬於有智慧的人──寫給台灣青年孩子的一封信》
台灣出了一位溫世仁,為兩岸的年輕人帶來希望與樹立榜樣,而又何其不捨,讓他如此匆匆穿梭世界,而又匆匆告別人間!世仁兄的一生,從興利的、邏輯的、左腦思維的科技人,轉型成為服務的、人文的、右腦的知識人,傾其前半生累積的有形和無形財富,以智慧和熱誠體現其無私的夢想!
──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摘自溫世仁遺作《供過於求的世界》書序〈世事雖遠,仁者不孤〉
世仁兄對世界,對全人類的福祉,更是有他崇高的志業,那就是「消滅貧窮」。貧窮是現在世界上大多問題和災難的根本,人類想要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消滅貧窮是必須要先做到的事。只要找對了方向,配合現代不斷進步的電腦和網路科技,持續地努力下去,其實可以逐步達成這個目標。「千鄉萬才」計劃的初步成功,已經帶給我們曙光了。
──英業達集團董事長葉國一,摘自《我心目中的溫世仁》
30年前,大家都是年輕的小夥子,為了共同的理想而結合,在簡陋的環境下,革命感情讓大家緊密連結在一起,不分彼此,不舍晝夜。
而溫先生雖然年輕,他自己也說不曉得怎麼當總經理,但已經顯露出作為一個領導者的風範,積極帶領,抓住重點,前瞻規劃,讓同仁們向目標邁進,公司經營績效很好。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
《第三波》(The Third Wave)的作者托佛勒博士曾對溫董說:「你不是未來學家,而是明日工程(Tomorrow Engineering)學家;因為我們是在研究未來,而你是想將未來實現。」我認為溫董對於事情觀察力的敏銳,不僅是因為他擁有前瞻性與洞察力,更重要的因素在於他的「無私」,而他研究未來學的目的,也正是為了幫助人們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石滋宜,摘自溫世仁遺作《供過於求的世界》書序〈大智、大仁、大勇的溫世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