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工業與科技大國,德國產品一向給人兼具質感與品味的良好形象,這來自於德國人專注、細膩的工作態度。本書作者萊納‧齊特曼(Rainer Zitelmann)博士相信,成功者與平凡人之間的差別,絕不只是財富多寡而已。於是他充分發揮德國人一絲不苟的嚴謹精神,考察了150年來的文化與商業歷史,試圖從中歸結出各種洞見,以激發各種想法。
齊特曼博士本身就是個成功的德國企業家,也在德商美國公司擔任商業與溝通顧問達10年以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觀察。在這本德國專家著述的成功指南中,他從數十本傳記中提煉出人生的17條致勝法則,詳細說明這些成功者與其他人究竟有何差別。
齊特曼博士總結了諸多案例,認為:如果你很少失敗,就表示你都在打安全牌。他更以賈伯斯與美國最成功的保險員貝特格的故事為參考,振聾發聵地鼓勵讀者,不因被他人拒絕、打臉而受挫退縮。在達陣之前,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想盡辦法,絕不讓對方說「不」!成功與失敗,有什麼了不起?別忘了,達陣才是你要的真正目標。挫折時,停止PO無用的討拍文和發功冥想,先看以下4個思想舉重,練練你不怕受傷的膽量!
1.逃避不是辦法,你要學習擁抱問題
如果我們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平安順利,毫無困難,我們就不可能大步往前邁進。唯有危機才能迫使我們嘗試新的做法,想出創新的點子。你可以把自信想成是身上的肌肉,肌肉必須鍛鍊才會發達,而鍛鍊的方法是循序漸進增加啞鈴的重量。自信的增長也是一樣,隨著處理的問題愈來愈複雜,你的信心會逐漸增加。
2.與其平庸,不如敢於不同!
無論你對自己的策略多有信心,你都必須適時懷疑自己的想法:其他大多數人的想法真的錯了嗎?或者是,太偏執於一些事,因此沒有發現自己的盲點?還是說,也許真的發現了是場上絕大多數人還沒發現的事?有些人不敢與眾不同,但設定目標、衡量利害得失是相當合理的事,但除非你嘗試,否則你永遠不知道計畫是否可行。
3.怕被打臉?那就絕不讓對方說「不」
如果有人拒絕你,你可以先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暫時忘卻自己的利益。一旦你能了解事情的全貌,考慮對方的利益,你往往可以成功完成協商。如果對方已經開始動搖,記得給對方台階下。如果有人對你說「不」,你可以學著換個話題說。記住,總是說「是」的人更難對付,必須要讓他們離開他們的殼,他們才會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以及他們為什麼有所保留。
4.不滿可以成為驅動力
成功者對自己總是既滿意又不滿意。他們從自己的成就獲得自信,我們稱之為滿意。但在此同時,他們也不滿意自己的成就。他們總是努力追求更好,而且堅信還有進步空間。許多成功者都是積極正面的完美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