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整整2年8個月,每個星期六早上他都跟不同的人吃早餐…為什麼?

劉子寧
user

劉子寧

2016-06-07

瀏覽數 500,550+

整整2年8個月,每個星期六早上他都跟不同的人吃早餐…為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吳鉑源,Michael Wu,若你在Google上搜尋這個名字,最先看到的會是許多有關他之前擔任KiKi餐廳人力資源長的報導。諸如:一個七年級生如何管理200多名員工、或是他年紀輕輕就身兼董事長特別助理,得以規畫公司重要策略……

甚至在優秀的職涯發展之外,Michael還有一份自己的志業—「LAB」,他以人脈牽動人脈,將LAB打造成一個多元領袖社群,聚集各產業人士互相交流,把擁有相近價值觀與正向思維的潛在領導者連結起來。LAB的形式非常多元,有LABreakfast(早餐會)、LABasketball(籃球會)、LAB Talks(分享會),目的卻是一樣的:讓優秀的人能一起成長,一起傳遞正面的能量。

其中LABreakfast(早餐會)在不少年輕人之間流傳著,「欸,你去吃過早餐了嗎?」「你想帶誰去吃早餐?」,這讓關心年輕人大小事的《30》雜誌不免好奇起來:Michael到底是怎麼樣的人?為什麼他要連續2年多來一直辦早餐會?早餐會上都是些什麼樣的年輕人?

於是,終於在4月的某一天,記者跟Michael約在敦南誠品的星巴克見面,他才剛結束矽谷之旅,正在經歷時差的他仍然準時與我相會,當兩杯去冰的拿鐵上桌,我們決定這故事就從早餐會開始說起吧!

labreakfast(每周六早上9點,LABreakfast風雨無阻、不間斷的舉行著)

每個星期六早上9點,Michael會邀請1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一起吃早餐,他文青的引用了歷史學家麥考利勛爵(Lord Macaulay)所寫的一句話作為LABreakfast的註解:「晚餐只是例行公事,但邀請一個人吃早餐,說明你真的想見這個人。」

而的確,Michael真的很想見大家,從2013年10月開始,LABreakfast就這樣一辦辦了2年又8個月,風雨無阻,不間斷的辦了近150場早餐會,不重複參與人數超過1000人,啟發了很多人的生命、也讓許多人相識,成為重要的夥伴。

聽到這裡,也許你已經忍不住想吐槽我:又是一個人生勝利組的故事!但且再給我們兩分鐘吧,這次我們要說一個有關脆弱的故事。


內心不平靜,裝出來也沒用


有些朋友會開玩笑稱呼Michael「麥神」,原因不外乎是,他很年輕就擁有令人稱羨的職位、廣結人脈,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如此順利、美好,但外人看不出的是,他也曾經迷失過。

2014年時,一向自信滿滿的Michael經歷了一個大轉折:他在出國滑雪的長假中,突然收到KiKi員工傳來的照片,照片上是門市裡貼的公告,顯示著殘酷的事實:Michael被開除了。

對一般人來說是青天霹靂的打擊,但當時的Michael還沒意識到這件事背後的涵義。「我當時不願意反省自己哪裡做不好,覺得一定是老闆的問題,」Michael說,甚至別人問起,他也一派輕鬆的認為這些不算什麼,還是自信的去找下一份工作。

而LAB早期的相關活動,Michael也還是習慣在上面跟大家分享自己在事業上的成就,想當然爾,同桌的夥伴們也往往說起自己的豐功偉業,一餐下來,他其實也意識到這樣的交流跟一般的社交場合沒什麼兩樣。你也許認識很多厲害的人,但你仍然跟他不熟、沒有交集,擁有的,只有高不可攀的距離。

labtalks(LAB Talks 邀請蔣雅淇與大家分享謙虛的力量)

成功、成就、勝利、自尊……一層一層堆疊上去後,有天他才恍然大悟,其實自己早已迷惘而不自知,看似架高的自我價值,其實只是虛華的空殼。

「我是基督徒,記得某一天我上教堂,我的牧師跟我談話,他告訴我:如果你的內心不平靜,那麼無論你外表裝得再平靜、再堅強,你最終還是無法安定。」Michael說,那一天就是他的轉折點(Pivotal point),從此之後,他決定開始反省過去,也對自己誠實。

「以前,大家都說我好厲害,26歲就當上KiKi的人資長,但我沒告訴大家的是,這個職稱是我要來的,不是老闆給我的,被開除的時候,我也不願意承認當時的我太過驕傲、不夠尊重我的老闆,所以才導致自己被開除,」Michael說,很多實情他心裡都知道,但以往為了接受掌聲,他會選擇不說,不願意示弱。「不過直到現在,我一直都很感謝當時把我炒掉的老闆,至今他還是我的貴人,如果不是他,我不會看到自己不足的那一面。」


我們要的是朋友,不是英雄


在那次的轉折點之後,他開始真正的問自己:我是誰?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於是在某一次的LAB聚會上,他決定改變以往講成功故事的作法,「我開始說起我失敗的、脆弱的部分,結果你知道發生什麼事嗎?大家竟然也都開始說起了自己的挫折,於是第一次,我覺得LAB的氣氛變的親密、距離感消失了,短短的幾個小時裡就改變了所有人的關係。」

就像瑪格麗特•赫弗南(Margaret Heffernan)在TED上曾發表過一篇演說〈Forget the pecking order at work〉,她提出,過往我們鼓吹英雄式的人物,認為所有的進步、獲利與成功都必須仰賴一個能力超群的英雄,但事實上,人與人間的互動才是激出火花的關鍵,擁有好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才是不斷前進的動力。

labasketball(LABasketball每周日晚上準時開打)

【趁遠見週年慶訂,一年送半年】中階主管必收>>看懂產業趨勢,升遷與轉型的關鍵利器!

於是Michael的轉變帶動了LAB的轉變,在早餐會上,大家不再分享有距離感的成就,而是分享自己曾經如何從困境中走出來、如何在谷底找尋微弱的光芒、或是如何痛苦矛盾的做出令人心碎的決定……

餐桌上少了刻板的社交話,多了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而在早餐之後,這群人將有機會成為人生上真正的重要夥伴,無論在事業上、生活上,都能不斷將影響力擴散出去。


5個好朋友,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路要走得快,也許你會想獨自而行;但路要走得遠,你必須結伴而行。曾經有個理論是這樣說的,你身邊5個最親近的朋友將會決定你的價值觀、你的衝勁與你對未來目標的設定及標準,所以這5個人很重要,如果能找到一同前進的夥伴,才有辦法細水長流,把願景走得更大更遠。

在Michael主持的LAB社群裡,他想說的6個價值觀如下:


#LAB 追求的六個核心價值:


1.Authenticity 真實:從思想、言語、到行為是一致的

2.Discipline 紀律:不間斷地做自己堅持的事情

3.Empathy 同理心: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感受

4.Generosity 慷慨:沒有任何企圖心地給予

5.Humility 謙卑:始終認為自己是不足的,進而持續學習成長

6.Integrity 正直:即使無人知曉,仍堅持做對的事情

Michael說,其實在他眼裡,這六個特質是一致的,就是「愛」。真實是愛、紀律是愛、同理心是愛,慷慨、謙虛與正直也都是愛,「當你坐在我的對面,你一定可以感受到我是否有愛,而且我相信這份愛是可以傳染的,它會一個影響一個,在未來造成影響力。」

在社群經濟當道的今天,許多企業爭相建立自己的社群。但對 Michael 而言,社群不應該只是營利的工具,他心目中的社群,還必須是擁有共同願景、相互關心、幫助彼此創造價值的群體。「其實我心目中最卓越的社群就是教會,」他笑說,「它擁有共同的願景,透過完整的組織結構及活動,讓一個文化傳承了超過2000年之久。」

lab(LAB春酒)

為了全心投入,Michael在2015年7月決定離開永聯物流,把LAB變成一份可永續的志業,他四處尋找投資人、創立「Pilot LAB」,透過開設不同深度的課程,一步步建立學習動機,也能找到優秀的夥伴互相學習。甚至不斷開拓新產品,包括在今年10月也即將帶領大家進行一場矽谷的深度學習之旅。

學習是不間斷的,就像Michael在這2年8個月間,每個星期六早上9點準時與9個新朋友共進早餐;改變也是不間斷的,就像Michael從志得意滿到學會謙卑與同理心。在Michael身上,我看見的是不間斷的紀律,我想那是一份很少人擁有,而且是感染力十足的愛。


吳鉑源小檔案:


1988年生,現任Pilot LAB創辦人兼執行長,大學主修建築,過去曾任KiKi餐廳人資長暨董事長特助、永聯物流開發新商機建築師。

了解更多Pilot LAB的資訊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