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情報+食材,一本雜誌救農村

30雜誌
user

30雜誌

2017-03-11

瀏覽數 25,150+

情報+食材,一本雜誌救農村
 

為了今天的晚餐,你買了里肌肉、黑木耳及蘆筍,但你知道這些食材從哪裡來?什麼人將它拉拔長大送到你面前?裡面有什麼有趣或心酸故事?

日本有一本雜誌,當你訂閱後,每個月送到你家時,還會附上雜誌所介紹的蔬菜、肉類、海鮮等生鮮食材,把「情報」與「食材」一起送到讀者面前。當你看了生產者的故事、食材的介紹之後,還可以實際品嘗到文字所形容不出的美味,再加入會員限定的臉書社團與生產者直接互動,更能走訪產地參加活動……,怎麼樣?這個食材的魅力會加倍再加倍吧?

情報+食材,一本雜誌救農村_img_1

2013年7月,《東北食通信》創刊,第一期主題是完熟牡蠣。開箱內容除了一本《東北食通信》,封面上寫著「世なおしは、食なおし」(改變世界,改變食物),完整報導牡蠣的生產者,以及他如何養殖、採收、處理牡蠣的完整過程,還包括一包直接從產地新鮮宅配過來的完熟牡蠣。

「讓吃魚的人,看見漁人海上搏浪的氣魄;讓吃飯的人,看見農夫田間揮汗的臉龐」,創辦人高橋博之以此為出發,要讓彼此依存卻互不相識的日本3%生產者和97%消費者產生緊密連結,將真實的感動從產地傳遞到都。「隱藏在食物背後的生產者生活方式與自然樣貌,提供了能夠感知生命循環的訊息,讓隱而不顯的食材脈絡清楚可見。《東北食通信》就是這樣的媒體。」

1974年生的高橋博之,年輕時想當記者,但卻始終應徵不上,29歲黯然返鄉,看到家鄉岩手縣花卷市面臨人口流失、高齡化、年輕人不願投入農業等問題,興起了拯救家鄉的念頭。他在毫無政黨與企業的奧援下憑草根力量當選縣議員,311大地震之後轉換跑道,2013年創立NPO組織「東北開墾」,並創辦可讀又可吃、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相親」平台的《東北食通信》。

高橋博之認為,「吃」意味著生存,我們透過「吃」這個行為,也把孕育食物的自然(環境)吞下肚。「在食材的背後,充滿了令都市消費者感動的故事。奪取食材生命的生產者,與利用食材維生的消費者,兩者藉由食材背後的故事而連結在一起。在那背後,有凌駕於已成形的消費社會之上、絕對的真實。把對任何人都切身相關的『吃』這個行為的真正意義重新端上餐桌,我們就能朝和平的世界更進一步,我這麼相信。」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東北食通信》每月定價2580日幣,訂戶上限設定在1500位,訂雜誌、聽故事、嘗食材、挺農民,這種良性循環與價值鏈,讓它很快成為日本社會關注的焦點。南瓜、牛肉、扇貝、蕨菜……,雜誌封面上的食材照片鮮豔欲滴,讓人好想咬一口,內頁則滿溢著美麗農漁村風景、生產者熱烈的工作風情,更附上插畫風格的食材知識,以及溫馨的家庭料理,引人入勝的內容與設計在2014年獲得日本設計權威獎項GOOD DESIGN AWARD金獎,2016年更連續得到第一回日本サービス大賞地方創生大臣賞,以及PR Awards Asia 2016的肯定。

透過吃與食物,《東北食通信》打通城鄉之間任督二脈,重燃現代社會日漸遺忘卻又極度渴求的「生活實感」與「人際連結」。原本貧乏單調的「食物與金錢的交換關係」,蛻變為多采多姿的「食用者與生產者的互動關係」,是高橋博之在經營《東北食通信》中,從生產者和讀者身上學到的事。

「頭一次知道食材要走到放上貨架、端上餐桌這步為止,生產者得付出多少心血。明白了這中間的辛苦,現在再也無法隨便就說『我吃不下了』然後把東西給剩下來。」這是東京女孩佐藤梓參加「再來一碗LIVE」完熟牡蠣的產地之旅,拜訪生產者阿部貴俊位於宮城縣石卷市的牡蠣養殖場,生平頭一遭搭漁船體驗漁業作業後的感想。

在《東北食通信》的Facebook社團,會員可以上傳用食材做成的料理照片、請教生產者關於食材的任何問題,關於食物的連接在此建立;還能用「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的方式,每月付款支持喜歡的農友,具體實踐生產者與消費者比肩邁步、互相扶持的農業再進化目標。

2014年,高橋博之更進一步創辦「日本食通信聯盟」,讓有興趣循相同模式的地方也創辦自己的《食通信》,目前已有《四國食通信》、《東松島食通信》、《北海道食通信》等37個地方相繼創刊。他的目標是在今年內創立100個《食通信》,若每個《食通信》有1000名讀者,全日本就可以有10萬人「透過吃改變世界」。

台灣農漁村與日本一樣面臨人口流失、高齡化、年輕人不願投入的問題,我們是否也可以經由一本雜誌拯救農漁業?繼去年來台走訪宜蘭、苗栗、台中、台南等地與相關業者座談,2月底二度受邀來台的高橋博之,與台灣的產官學界共同催生台灣版《食通信》。近年台灣青年回鄉、下鄉的比例增加,或許「治世先治食」的理念,也可以在台灣接力開花結果。


圖片來源:東北食通信FB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