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報導說,「世界上任期最長的總統」-印尼總統蘇哈托,正在為找不到接班人而苦惱。
報導說:蘇哈托的地位和中國大陸的鄧小平相似-在政府內部有絕對的權力,但又擔心沒有繼承人。
領導人在位久,權力鞏固,不願交棒或交不了棒,似乎成了開發中國家的通例。
一九六五年印尼發生由共產黨支持的政變,時任軍官的蘇哈托敉平叛亂,取代蘇卡諾而執政。三年後的一九六八年首次當選總統,每任五年,連任六屆,將於一九九八年再度任滿。到那時,他任總統三十年,執政三十三年。今年七十四歲的蘇哈托,一直沒有明說,到時還會不會競選連任。
蘇哈托被稱為「印尼發展之父」,他對印尼的貢獻是不容置疑的:
一、宣布共產黨為非法組織,使政局穩固。
二、對外修好,並維持不結盟政策。
三、近三十年來使印尼經濟成長平均達百分之七,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從七十美元增加到七百美元。
按道理說,對這樣的政績印尼人民應只有讚美歌頌才對,但怨憤之聲卻也到處可聞,其原因在於:
一、經濟成長未能由各階層人民所共享,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二、官員貪污,政金掛鉤,一直是印尼政治上的嚴重問題。
三、蘇哈托的太太婷恩干政;其子女利用父親的權勢經營商業,與民爭利;且傳言他的大女兒和二女婿將繼承他的權力。
當反對的聲音愈來愈響亮時,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就愈來愈緊張。印尼「獨立新聞工作者同盟」去年集會時,官方逮捕了五名記者。著名的人權律師、印尼法律救助協會主席布揚指出:「這顯示印尼政府日益缺乏包容力,而企圖扼殺異議言論。」
所以,目前印尼人民關心的焦點已不是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而是蘇哈托還要不要競選連任?如他不參選,誰會接他?
大權在握的危機
無獨有偶,印尼的鄰居馬來西亞,也有繼承人的問題。馬來西亞執政的「巫人統一黨」黨魁馬哈迪,去年十一月表態說,「交棒的時間到了」;但是年底「巫統」開會,代表們一致支持馬哈迪續任黨魁到一九九九年。大會議長尼南說,根據黨章規定,黨員都可以競選黨魁,但那樣的人「會被視為「叛徒」,相信沒有人擔得起「叛徒」的罪名。」
馬哈迪曾說,與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比較,七十歲的他還算年輕,即使他執政至一九九九年或更久,都不是不可能的事。現在大家已開始猜測,他究竟會幹到什麼時候?誰會接替他?
這樣的「猜謎遊戲」,中國也有,你我都非常熟悉。蔣中正生前大家猜過,蔣經國生前大家也猜過;毛澤東生前大家猜過,鄧小平日薄西山了,大家又在猜江、李的接班位子坐不坐得穩?
陷於政權遞嬗的悲慘輪迴中,是開發中國家的普遍不幸。通常是,有一人焉,因緣際會取得權力,開始時為了鞏固政局,收攬民心,也大刀闊斧有一番作為。百姓望治心切,只要生活稍有改善,社會略見安定,已經大喜過望,謳歌得人了。
但在權力穩固之後,主政者的危機也就開始:
--他四周都是奉承阿說之人,很難聽到真話,如果他不能「親賢臣,遠小人」,就會跟社會逐漸脫節。
--他會把時代和社會條件從政績的成功因素中剔除,剩下的只有自己的「天縱英明」,於是他愈來愈剛愎自用,做錯事的機會也相對增多。
--利益團體的滲透力強韌驚人,他很難不受包圍影響,如果他左右不幸同流合污,他本人及其政府就會慢慢地變成一個分贓集團。
--他個人的領導力愈強,就愈會依賴其家人及親信,因為這些人最忠誠可靠。一旦家族和宮庭政治形成,國政的腐敗就會加速。
雖然國家有如許危機,但主政者整天只聽到鼓掌叫好之聲,而又自認對國家抱有強烈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就像蘇哈托一樣,視找不到繼承人為「不得已的苦衷」。其實,蘇哈托已主政三十年,三十年難道還培植不出繼任人來?曾國藩曾說,做大事者第一要務就是培植接班人。身為一國元首,如果連個繼承人都找不到,這件事本身就是失職,不夠格做那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