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名導伍迪.艾倫,評價往往十分兩極,有些人愛極了他作品中的耐人尋味,有些人則無法忍受其作的荒謬與神經質。就在本月,這位導演又一最新力作即將上映,即便不掛上導演姓名,光從《愛情摩天輪》的預告片,便能嗅到這位導演手法,這就是所謂的風格。
但能夠察覺風格是一回事,你知道又是怎樣的特色讓觀眾可以無需言語,光從視覺、聽覺便能明白這部電影是出自於伍迪.艾倫之手嗎?在《看懂電影的20堂課》中,作者將為我們深度解析伍迪艾倫的作品特色,並且以他的《愛上羅馬》為例,讓讀者更容易進入作者的分析視角。
一提起伍迪.艾倫,就會讓人聯想一種特別的樣態、感覺、影片的聲音,儘管他的作品不全然像《安妮霍爾》或《香蕉》(Bananas, 1971)那樣,《星塵往事》和《藍色茉莉》(Blue Jasmine, 2013)的劇情內容,也比其他作品更蒼涼或落魄。不過,那依然是伍迪.艾倫的完整風格。同樣的,希區考克、約翰.福特、黑澤明、喬治.盧卡斯等人的作品,立即就能被觀眾辨識出來,到底是什麼使得他們如此特別呢?
首先,我們來談談伍迪.艾倫的風格。
● 猶豫,口吃。
● 荒謬主義是個很強的元素,使得潛伏存在主義者的焦慮能找到傾訴的出口。
● 把焦慮與敵對表達出來而不隱藏。
● 身為一個寫諧劇與喜劇起家的作者,用的還是一個大概的構想,而不是嚴謹的安排。他的電影通常有布局,可是必須要有相當的耐性才找得到。
● 把第四面牆拆掉。
● 對電影規則與習慣放肆不理會。
● 根據眼前電影內部的邏輯,而不是「現實」的邏輯。
● 非常乾淨的鏡頭與場景。
● 通常不會有誇張與過分的劇情。角色則會有豐富的演出。
伍迪.艾倫的風格是:「有何不可?」在調情男女的對話之間,插入對白字卡如何?或是送一個比較年長的人,回到他思念的早期羅馬旅居生活,他在那裡看見其他年輕人玩的把戲,也跟自己過去的青春相似,有何不可?一個現代的角色,也沒有理由不能透過一輛載滿狂歡者的古典豪華轎車穿越時光。在《午夜巴黎》裡,主角吉爾就被一輛豪華轎車載走,去參加一個長達十年的派對,那裡有一些他在學校裡讀過其作品、令人敬畏的作家,但他們的舉止卻像喝醉酒的人,做錯事,橫衝直撞,胡作非為,為他們的藝術而掙扎,卻過得非常燦爛。在伍迪.艾倫的傳統裡,甚至會有一個女孩可以談談戀愛,但最終還是失去她。
繼《午夜巴黎》、《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2008)之後,伍迪.艾倫在《愛上羅馬》(To Rome with Love, 2012)中,設計了四條沒有交集的平行故事線。
1. 知名建築師約翰(亞歷.鮑德溫飾演)在三十年後回到羅馬,結識了建築系學生傑克(傑西.艾森柏格飾演),但傑克的女朋友邀請她最好的朋友莫妮卡(艾倫.佩姬飾演)到訪時,傑克將面臨感情危機。這情況跟約翰在學生時代的感情重創相似。
2. 一對來自小鎮的年輕情侶,到大城市一起生活。他們幾乎馬上就分手,彼此另結新歡。男方和一名妓女(潘妮洛普.克魯茲飾演)在一起,這名妓女得在前來探查的親戚面前假扮他的未婚妻;女方則和一位知名的電影明星在一起。
3. 一個辦公室職員里奧波多(羅貝托.貝里尼飾演)被錯認為名人,他很快就發現自己被名氣所困,卻也喜歡這樣的狀況,可惜這情況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
4. 退休的傑瑞(伍迪.艾倫飾演)與妻子(茱蒂.戴維 絲飾演)來探望女兒海麗(艾莉森.皮爾飾演),準備要見她的義大利未婚夫及其家人。準新郎瓊卡洛(歌劇明星法比奧.阿爾米利亞托飾演),是個很棒的歌手,卻只會在浴室唱歌。有人批評這部電影裡都是一些沒有連貫性的小枝節,但伍迪.艾倫會這麼做是有理由的。它是伍迪.艾倫的一部成熟之作。
● 片中有很多口吃的對白,大部分都是來自伍迪.艾倫飾演的傑瑞。
● 這四個故事具有很強的荒謬元素。男子瞧見年輕時的個人版本,可是並不是他自己。
● 妓女總是走錯房間、書記變成明星、浴室的歌劇詠嘆調等。存在主義者的憂慮,大部分來自傑瑞與傑克。
● 這部電影有自己的邏輯,包括場景也是。那些小插曲不在正常的時間軸上運作。新婚人物的故事在一個下午就演完了。傑瑞的歌劇探險與里奧波多突來的名氣,則用了好幾天。最有趣的是約翰/傑克回到未來的故事。傑克對莫妮卡與日俱增的迷戀,需要好幾天,而且約翰也存在。在這則故事的最後,約翰回到了他遇見傑克的地點,很明顯的,也是一開始兩人相遇的同一個明亮的下午時分。
● 還有違反第四牆的作法。我們不太明白約翰到底是什麼身分。在第一次的介紹後,他還存在於年輕人的生活裡嗎?那些是不是他個人記憶與眷戀的投射呢?他是一個角色,還是單獨一人的希臘劇合唱團?當他跟傑克說話時,是真的在對傑克說,還是對觀眾說?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士.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在一則短篇故事裡,描述一個老人回到哈佛大學,與年輕的自己見面。他期望能啟發年輕人,避免他去犯錯而承受那些痛苦。但年輕人當然不願意聽信,認為這個老人瘋了。老人為了要證明自己說的是真的,便將一枚數十年後的硬幣給年輕人看,但年輕人卻直接把它丟進河裡。在《愛上羅馬》裡,就有類似的趣味,也就是將現實與說故事格式的種種可能做了對照。伍迪.艾倫的創作手法很接近拉丁美洲的魔幻寫實主義者。他的電影就像他們的小說一樣,不是夢幻;而是他們很會利用在原本就不平凡的宇宙裡的那些奇妙元素。他與他們的作品遵循所選擇媒介的邏輯,而不在現實的運作邏輯之下。
在一個導演的作品中,我們能夠辨認出他的風格走向,但若我們太堅持那些風格,可能會冒了扭曲作品意涵的風險。總之,觀眾希望藝術家的作品是自己熟悉的,但也喜歡裡面有一些驚喜。相信喜愛伍迪.艾倫的你,在看完本篇之後,這次前往戲院觀賞《愛情摩天輪》一定會有不同於以往的深刻感受。
圖片來源:《愛情摩天輪》電影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