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行,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士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將齊聚一堂並討論世界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以期帶來改變。
創新工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應邀參加,並在麥肯錫的首日晚餐討論會上,聆聽了時代集團首席內容官、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以及麥肯錫研究總監的發言後,整理出六大心得。
1. 從去年達沃斯大失望看來,這一年經濟異常地好,失業率、大公司利潤等都在進步。他雖然不支持川普,但是對於川普的經濟政策(如減稅)必須說是立竿見影的。
2. 川普這次來達沃斯的發言,似乎很難預測。來達沃斯大部分的人是堅持支持國際化的,似乎和川普很難有共同語言。大家擔心他可能會發表中美對立的言論(比如說最近USTO對於中國在WTO的角色就有表達異議)。
3. 大家一致對於Facebook最近讓步認為是一種傳媒精神的勝利:Facebook的 newsfeed裏面有許多假新聞,而最近Facebook答應逐漸退出新聞領域,主推各大有信譽媒體的內容。
4. 2030年前,因為AI為主的技術發展,會見到大量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個數字被麥肯錫定在4到8億。麥肯錫強調:這不是說失業數據會呈現這麽大的下滑,而是說很多工作的任務被機器取代之後,工作的時間和待遇都會大幅度下滑。
很多人想換個好點的工作,但他們卻又沒有足夠的才能。而才能的要求(因為AI能力提升)會越來越高,甚至讓很多人對升級無望。
另外,也不是最藍領的工人最慘。他舉的例子是一個2萬美元的清潔工,機器人未必那麽容易取代,而且取代了一直有2萬美元。但是一個8萬美元的牙醫助理,有了AI,就徹底取代了,而牙醫助理這個工作會徹底消失,而且牙醫助理也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最後可能只能淪為清潔工或服務員。這個科技浪潮真正導致實際重新訓練的需求巨大,但又不容易做到。
5. 未來對工作的最大擔憂是貧富差距將達到歷史新高,而這帶來的社會不幸福、不穩定感是非常嚴重的。
6. 亞洲四小龍和中國的奇蹟很難被複製,因為本地生產成為主流,而且廉價勞工作為跳板的方法也將被更廉價的機器人取代。
(圖/時代集團的首席內容官、外交政策的高級研究員、麥肯錫的研究總監;圖文取自李開復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