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生機

總編輯的話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1992-05-15

瀏覽數 10,500+

生機
 

本文出自 1992 / 6月號雜誌 第072期遠見雜誌

幾年前。在報上讀到紀政的故事。

她描述在美國受訓時,深受一幅景象感動:一棵小草從堅硬的柏油路上鑽出來,伸展著柔弱的身軀,像在向全世界打招呼。

在車水馬龍的松江路上,曾看過一幕圖象。也在說一個故事。

那人正半傾著身子,奮力地洗刷車身;左手的拐杖支撐著身子,右手的抹布使力有些困難,因為右半身的下截是空的。

那棵柔嫩的小草,和那個搖幌的身影,隱藏著無比的毅力和無眼的生機。

生機,正如危機;要求「生存」,才有「機會」。

原地踏步的政令

 

這一、兩年來,台灣政治氣氛混沌低靡。

老國代退位,新國代囂張。國民大會兩個月的會期,爭議不斷。從無給到有給,從純修憲到要治國,打架、退會的鬧劇重覆上演。

「就是另一個立法院,」一位回國八年的知識分子極端無奈。 兩岸關係原地踏步。開放大陸探親四年多,正式處理兩岸事務一年多;國統會、陸委會、海基會,動員多少社會菁英與資源,卻讓人感覺:形式大於實質,口號多於行動,被動多於主動。

立法院要主導兩岸關係發展;陸委會不主動兩岸交流。三百萬台灣人民到過大陸;十幾位大陸記者來不了台灣。

「我看國統會大概是一個幌子,」一位南部企業經理人看得透徹。

六年國建推動遲緩。描繪出的是美麗藍圖,百姓卻不興奮。征收土地因難,本位主義強烈。企業覬覦這塊經建大餅,連外國政府都積極主動,把政經連在一起。

民意代表參與工程發包的傳說不斷,卻又在議會掀出官員外國有貪賄存款。

「老百姓的心裡是一肚子氣,官商勾結何時了?」一位中年人抱怨。

排開這些令人沮喪的點點滴滴,我們的另一面是亮麗的。經濟成長,第一季仍是六.八%;外匯存底八百三十二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一;第一季外貿出超二十五億美元。

「這就是民間企業的活力,這是台灣的生機,」在一次小型的私人腦力激盪聚會中,有人這樣指出。 台灣的私人企業,沒有政府的輔導,沒有大眾的捐贈,必須靠自己「求生存」的急切感,去尋找「機會點」。

因此,台揚科技才可能研發出全世界知名的手提衛星傳播器;達新塑膠公司才可能把一百美元一件的雨衣銷到全世界;巨大公司才可能在巴黎香榭里大道上,展售一千五百美金一輛的捷安特自行車。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兩岸直航是一個例子。政府的政策是放在「國家統一綱領」的中程階段;民間卻動作頻頻,早做佈署。

三年前,昌宏海運開闢基隆--琉球--上海探親客輪,三個月,班班客滿。政府擔心造成兩岸直航假象,勒令停駛。這艘花費四百萬美金改透的客輪荒廢在台南碼頭。

然而,另一批掛著外籍船公司旗號的本國船,卻大行兩岸間。

正如政府法令禁止台商投資,台商總有辦法登上大陸一樣,「求生存嘛!」一位在大陸投資生產鞋的台中商人不諱言。

去年七月,高希均、李誠、林祖嘉三位經濟學教授,接受經濟部委託,對赴大陸投資的台商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調查。

這一波至少三千家、投資金額至少三十億美金的大行動,能否成為台灣商人的生機呢?

根據這個調查分析,儘管大陸勞工充裕、工資只有台灣的十分之一、語言文化沒有隔閡、土地廠房K宜,真正成功的關鍵是--正派經營。

正派經營是指--做長期投資的打算,不是「打帶跑」;重視員工訓練與福利;遵守法令規定,誠信處事;以身作則,以德服人。

尋找機會再造生命力 


在國際間處處遭中共圍堵的外交上,我們的生機又是什麼?

外交部章孝嚴次長以「機會來臨,關係可以往上調昇」的信念,在蘇聯解體,獨立國協成立中找到機會點。

前後三次赴蘇聯地區的章孝嚴,終於在拉脫維亞首府里加設立總領事館;透過捐米給俄羅斯共和國、捐藥給烏克蘭,「我們與基輔、莫斯科和明斯克都談了設立機構的事,可能性非常高,兩且不會等太久。」他說。

當日本企業不再盛如往昔時,一流的企業主總能想出再造生命力的機會。著名的新力公司把機會放在「人」上。 

SONY領導人感田昭夫,在公司虧損兩百億日圓後,發表他的「新管理哲學」。

他強調人力資源很重要,不但不裁員,還減少工作時數,增加薪水。

總經理井深勝更說:「我極少用頂尖的專才,」因為這些人比較偏執。除了能力,他們更重視人格特質--樂觀進取、不怕失敗、無中生有、樂於與人合作。

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都可以找到「機會」,只看他要不要求「生存」。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