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為什麼「荷蘭」的英文有兩種說法呢?

書傳媒
user

書傳媒

2017-12-04

瀏覽數 143,750+

為什麼「荷蘭」的英文有兩種說法呢?
 

「低地國」是正式名稱

有許多地名在日語與英語中的稱呼並不相同,荷蘭也是差異很大的一個,它的英文正式名稱是「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簡稱為「尼德蘭」。這個詞與荷蘭語的「Nederland」相當接近,意思是「低窪之地」,十分符合國土面積有四分之一低於海平面的荷蘭。

但是在日本,它的正式名稱是「荷蘭王國」,兩種說法南轅北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其實,英語中除「Netherlands」,也有「Holland」的說法。荷蘭這個名稱源自於阿姆斯特丹、海牙等該國中心地區的州名—「北荷蘭」和「南荷蘭」。從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在日本主導通商的葡萄牙人就用「荷蘭」來稱呼它們的競爭對手,所以日本一般也沿用「荷蘭」這個名字。荷蘭雖然並非大國,但有一段時期,他們也曾跨越大洋,引領世界貿易。

君臨歐洲的華麗一族

神聖羅馬帝國(德國)分裂為各邦,限制了皇帝的權力。但是不久後,帝位世襲,出現了一個擁有強大權力的皇族,那就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當然,就算是哈布斯堡崛起,也並沒有改變德國處於各邦分權的狀態。但是哈布斯堡家族以獨特的手法,增加了家族的領地。那種手法就是婚姻政策。一四七七年,哈布斯堡家族迎娶勃艮第公國公爵之女瑪麗亞。她從父親手上繼承的勃艮第公國,領土包含尼德蘭地區(現在的荷蘭、比利時周邊地區)和部分法國。

這段聯姻關係使得哈布斯堡家族將這些土地納入版圖。此外,哈布斯堡家族在十五世紀末,也與西班牙皇家結下聯姻關係,不久後,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菲利普與西班牙公主所生下的查理,繼承了西班牙王位,並接受任命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總而言之,哈布斯堡家族的人除了領有奧地利、荷蘭、西班牙等地之外,也高於德國其他諸侯之上,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死後,哈布斯堡家族分裂為奧地利支系和西班牙支系,各自擁立國王。查理之子腓力二世繼承了西班牙支系,他就是前述英國女王瑪麗一世的丈夫。

荷蘭獨立與江戶幕府

哈布斯堡家族利用政治聯姻而獲得的北部低地地區、荷蘭北部,是許多喀爾文新教徒聚集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的領主是篤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他不但推動此地改信天主教,課以重稅,同時也強硬建立中央集權體制,因此引起百姓的反感,使得抗爭更擴大、更激烈。天主教徒較多的南部,雖已歸屬於西班牙統治,但北部於一五八一年宣布獨立,從此之後稱為尼德蘭聯邦共和國(荷蘭)。

隨後,荷蘭爆發激烈的獨立戰爭,西班牙派出無敵艦隊,對抗支持荷蘭獨立的英國,但卻遭到英國海軍擊敗。兩軍於一六○九年簽訂休戰條約,承認荷蘭事實上的獨立,但正式獨立必須等到一六四八年西發里亞和約簽訂後才生效。這幾十年間的歲月雖然很艱困,但也是荷蘭在經濟上發展成熟的時期。荷蘭發表獨立宣言之後,毛織品業者和商人從南部遷來,有了他們的協助,得以與美洲大陸進行貿易,建立起經濟繁榮的基礎。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一六○二年,荷蘭設立東印度公司,從葡萄牙手中奪得亞洲的貿易統治權,進而成為歐洲頂尖的貿易國家。此時,日本在江戶幕府的治理下走向統一,戰國時代的強權─德川江戶幕府在歐洲各國中選擇荷蘭為當時唯一的貿易對象。原因是在當時,荷蘭的海運在歐洲各國中出類拔萃,另一方面也因為與荷蘭對抗的西班牙、葡萄牙立志傳布基督教,違反江戶幕府禁止基督教信仰的政策。荷蘭則是「經濟的歸經濟」,與宗教切割開來。

從地理的角度出發,是否更容易了解歷史了呢?在《從地理地名地圖了解世界史》一書中,作者透過40個有趣的地理提問,企圖讓你讀一次就永遠記住世界史!除了本次介紹的地名之謎外,想知道「為什麼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葡萄牙這個小國家?」或是「為什麼智利的國土南北狹長?」的人,不妨親自去找這本書,一探究竟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