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親愛的提琴推手 譜出動人的生命樂章

南投特刊編輯群
user

南投特刊編輯群

2017-10-27

瀏覽數 7,100+

親愛的提琴推手 譜出動人的生命樂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仰投 在台灣中心找自己

綽號「菲律賓小王子」的男孩長得黑黑壯壯,身上倚著大提琴就地拉起,他是「親愛愛樂」的團員,這是國內第一支原住民提琴樂團,由親愛國小的夫妻檔教師王子建及陳珮文一手創立。

陳珮文和王子建從高中就是班對,大學、教書都在一起。到了親愛國小之後,她閒暇之餘學拉小提琴,有天突然有名學生找她:「老師,我想學小提琴。」就此改變這對夫妻的人生。這位學生是阿杰,平常愛打架、不念書,令人頭痛不已。陳珮文把握這難得契機,出錢買了四把琴,找四個孩子每天中午一起練。慢慢的,連假日也練。王子建起初不理解:怎麼練琴練到連家庭生活都沒了?兩人吵了無數次架,一度連離婚協議書都寫好了。最後王子建軟化留下,陪妻子共同守護這群孩子。

全額補助,拉住每個孩子

原住民孩子的天生音感讓人驚艷。阿杰學四個月就能演奏德弗札克的《幽默曲》,一般孩子至少要兩年。但沒想到,第一批學琴的孩子上國中之後,紛紛變了。阿杰交到壞朋友,每天流連KTV、賭場,王子建忍不住感嘆:「我們算是失去他了。」接下來的一屆也大同小異,「我們的應變能力趕不上孩子的變化。」

不想看到憾事一再發生,夫妻倆做了重大決定:要一路守護孩子到大。這些孩子的家庭經濟無法支持他們學音樂,沒關係,念音樂班的錢以及食宿費用,夫妻倆全包了。二〇一六年是他們在親愛國小任教第十二年,共支持十七位孩子念國中音樂班,高中四位,大學五位,平均一年花費一千多萬元。

對抗慾望,再窮也不吝分享

「親愛愛樂」目前是在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立案的公益演藝團體,受演藝團體法規範,公益演出的盈餘全數只能用於培育學生,不得分配。事實上,王子建也可選擇成立基金會或協會,在資金運用上更自由,但他說:「人會被金錢、慾望迷惑,我無法保證自己,或別人接手後可以保持現在的心,所以寧可要這種規範嚴謹、透明的方式。」

夫妻倆資助孩子拉提琴以來,曾接受不少幫忙。最早的是麥格理證券股票交易員李欣遠發動親朋好友捐助的「積木基金」。為方便孩子就讀草屯國中音樂班,王子建買下草屯一間透天厝做為宿舍,管理阿姨一個月薪水三萬,長期靠「積木基金」支付。然而,二〇一六年他卻主動請李欣遠中止資助,「我們可用捐款、賣CD的收入來付這筆錢,讓他去幫助更有需要的人。」

問他現在不缺錢了嗎?「沒有,還在籌下一年度的經費。」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時候才叫做錢夠了。「父母不是因為錢存夠了才把我們生下來的。」即使始終入不敷出,目前樂團還資助全國其他八個學校或單位提琴使用。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親愛的提琴推手 譜出動人的生命樂章_img_1

培育三十年後的文化種子

耗費這麼多心力與金錢栽培孩子,夫妻倆期待的倒不是他們變成音樂家,「我們是為了台灣三十年後的未來。」「賺錢這件事,長大學還來得及,但文化長大再學就來不及了。」即使孩子踏入社會當廚師,他也欣然接受,「這會是一個不一樣的廚師。」

親愛國小全校六十多名學生中,一半以上放學就在樂團拉琴,樂聲薰陶下,孩子們氣質大幅改變,也從音樂中獲得成就感。樂團在二〇一四年拿到全國音樂比賽弦樂合奏冠軍,二〇一六年錄製的第一張專輯還入圍傳藝金曲獎。

二〇一七年,王子建帶領三十多位資深團員到維也納參訪,並參加維也納青少年音樂節比賽,沒想到在六個弦樂團中以「非常突出的勝利」評語贏得第一名,孩子在臉書寫下心得:「有機會在世界最高的音樂殿堂演奏音樂,這是以前遙不可及的夢,很開心、很幸福!」

這趟旅程粗估花費四百萬。問他一路走來靠什麼力量支持?他說:「沒有什麼支持,如果有的話,那東西也早就垮了。只是覺得要做就做到底。因為我徹底改變了很多孩子未來的方向,該憂心的是:我已經把他們變成這樣,之後呢?」

(圖片提供:親愛愛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