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戴森,一般人腦中立即浮現的,不外乎是吸塵器、烘手機、空氣清淨氣,以及高檔的Supersonic吹風機。事實上,戴森的企圖心早已超越一般人熟悉的小家電,往電動車方向前進。
9月27號,戴森公司創辦人戴森爵士(Sir James Dyson)在一封給員工的電子郵件,正式證實這項行動。事實上,早在2015年,戴森已然投入電動車的研發,組建起多達400人的龐大團隊,其中不乏由頂級跑車公司挖角來的業界高手。
戴森表示,未來還要再投入20億英鎊在電動車的電池研發與車身設計上,預計戴森電動車將在2020問世。「這部車將不同於市面上特斯拉(TESLA)與日產(NISSAN)的電動車,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產品,」戴森說。
雖然家電與汽車產業差距宏大,但幾乎沒有人對戴森做電動車的行動嗤之以鼻。因為戴森就如家電界的蘋果,即便產品昂貴,仍有大批忠誠消費者願意慷慨埋單。根據財報,去年戴森獲利6.31億英鎊,比前一年足足成長41%。
究竟戴森為什麼能不斷創新,持續打造暢銷產品?戴森爵士最近接受《財星》(Fortune)雜誌採訪,分享了企業經營的三大心法:
1. 產品為王
不論你的產品是什麼,請務必讓辦公室的所有人都了解這項產品。戴森每個員工上班第一天都要動手組裝我們的招牌吸塵器,即使他的工作是在客服部門也不例外。
2. 禁止留言條
戴森發現,人們寧可仰賴留言條與電子郵件,而不願彼此交談。他認為,共事最大的價值,在於面對面時想法的激盪碰撞,從討論、甚至辯論中汲取靈感並凝聚共識。戴森很多關於產品的創意點子,都是員工們討論出來的。戴森認為,公司擁有「討厭電子郵件」的企業文化反而更健康。
3. 聆聽
戴森認為,創造一個所有人都能參與的開放環境非常重要。「當別人提出異想天開的意見時,不要潑冷水!」戴森表示,因為唯有這樣做,想法才能百花齊放,也才能得到最優秀的點子。在戴森,很多劃時代創新產品,起先都是來自異想天開,甚至乍聽有些愚蠢的提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