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字看台灣
■全台灣到底有多少流浪狗?根據環保署統計,目前共有一三0萬隻棄犬,其中六成以上有跳蚤,而且只有二%注射過狂犬病疫苗。另外以環保署的算法,台灣平均每平方公里中有六0隻棄犬,而人與棄犬的比例是十比一,以每隻狗每天排泄0.三四分斤的糞便來看,僅大台北地區,二十萬集棄犬每天就將產生六八公噸的糞便。而處理每一隻棄狗的成本,從報案、捕捉、公告到焚化,約五千元,全部捕殺所需的費用高達六五億元,而捕捉到公告這段時間的食物費還要另外花掉二百餘億元。若以結紮方式處理,每隻母狗費用為二千元,公狗則為六百元。
■根據統計,去年國內總共發生九八七四次火災,造成三七七人死亡,火災件數和死亡人數均為近七年來的最高紀錄。至於發生火災的原因,以電線走火的二二八二件最多,其次是吸菸引起的火災二0二0件,因燒雜草垃圾而引起的火災,去年較前年暴增一倍多,躍居第三大火災發生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人為縱火者由前年的四九三件增加為五七0件,而縱火雖非引起火災的最主要原因,但和世界各國比較,我國人為縱火案件數所占比例、所導致人員死傷和財物的損失有偏高的跡象。
■依最新的教育統計指標顯示,我國在八十二年度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毛額的比率,首度突破七%,若僅是以政府所投資的教育經費比較,己和美、英、法等先進國家相當。以一九九0年的數據為例,美國寫五.八%,英國為四.九%,法國在一九九一年為五.八%,但紐西蘭則高達七.二%,加拿大在一九九0年則己達七.四%;象徵我國編列及運用教育經費,已邁入先進國家之林。
漏網新聞
■長年從事雛妓救援工作的律師沈美貞指出,民間團體估計,現在的雛妓人數約六萬人。而且,以她所受理的雛妓個案經驗顯示,「被賣的」雛妓每天接客二0到三0次,自願從娼的每天一五到二0次。若以每次費用五00元計算,那麼全台灣每天嫖雛妓的消費額高達三、四億元,一年的總消費數字高達千億元以上。沈美貞諷刺地說:「這是全台灣最大的產業!」
■經常被指介入關說的國民黨立院工作會主任廖福本,最近發函給政府相關部門,並附上助理姓名及他使用的三種印模,表示只有他助理姓名和印模的請託案件才算數,其他的都是假冒他的名義,行政機關可以不予理會。廖福本說:「關說」已經不再是關起門來說了。
留言板
■「不要靠扁擔打天下,要靠孫中山(錢)打天下」
李登輝總統參加哥斯大黎加總統就職時對僑胞表示,以前的華僑靠自己孤軍奮鬥,今後政府會全力協助華僑,提供融資。
■「核電廠就像一瓶啤酒,雖有酒精,但不會爆炸。」
經濟部長江丙坤為核四廠請命,對核四廠的安全做了以上的比喻。
大陸數字看大陸
■中國大陸首次進行的私有企業抽樣調查發現,私有企業主的主要親戚中,有一半以上,其主要交往對象在政府或公營企業擔任重要幹部,顯示私有企業的官商關係甚為密切。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張厚義撰寫的調查報告指出,私有企業主關係最密切的親戚中,有二一.九%任科級以上幹部,一四.二%任公營企業領導人;企業主往來最頻繁的朋友中,二五.九%任科級以上幹部,一九.一%任公營企業領導人;而私有企業主之間的交往,卻極有限。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七個省級青少年研究所,調查當代大陸青年的生活現狀和趨勢,得到以下的結論:八0.四五%的人,在物質水平上介於「小康」和「勉強過活」,比開放前有顯著改善。在精神上,有一半以上的人的煩惱,集中於物質的需求,排名前三名的煩惱分別是,掙錢少(占三一.四%)、住房難(占一0.三%)、就業難(占九.九%)。
■根據大陸華商時報的消息指出,現在大陸每天消費糧食七四萬噸以上;消費豬肉四.七萬噸以上,即每天要屠宰生豬一00萬頭左右;食用油一.七萬噸以上,鮮蛋一八七0萬公斤,即每天要吃掉一八.六萬隻良種產蛋雞全年的蛋;水果近二000萬公斤;香菸二.二億盒。擁有十二億人口的中國大陸,每天城鄉消費總額在二一.二億元人民幣以上。
漏網新聞
■中通社報導,大陸近年來綁架勒索案大增,尤其在沿海城鎮和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綁架案件成倍數增加,例如,上海去年第一季起訴綁架犯罪案件數,比前年多出五0%;廣州市去年上半年的案件比前年整年多出一二五%;佛山市的綁架案件數是前年的五倍半。而綁架勒索對象,主要是個體專業戶、私營企業主,其次是港澳台商,勒贖金一般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人民幣,有的高達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
■根據香港著名的DMB&B廣告社發行的紅皮書「一九九四年廣州市領先品牌研究」統計,甲國大陸消費者購買物品時對廣告的依存度高占世界第一位。這項統計主要涵蓋中國大陸、美、英、法、德、義、西班牙等國,除大陸外,這些國家消費者對品牌的購買袂定主要是依據品質。信賴度、產品試用期等。據DMB&B表示,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是一個十分不成熟的市場。它對外國企業透露的訊息是,大陸消費者基本是經由廣告得知新產品,外資企業最好是將所有焦點集中在廣告上。」
新鮮事
■「新華社」報導,全大陸最小的鎮--西藏一個只有一家四口(即父親,兩個女兒和一名兩歲的孫子》組成的玉梅錢(譯音),最近發生到底由誰擔仔鎮長的「鬩牆之爭」。去年,姊姊的丈夫於一次很少發生的車禍中喪生,人口頓時減少了二0%。這場爭執肇因於姊姊最近接替七十歲的老父出任鎮長,引起妹妹的不滿,她向縣政府抱怨說:「父親和姊姊都做過鎮長,近接受中央政府的津貼多年。我認為鎮長的職位應該輪流,而下回應輪到我。」新華社說,玉梅鍾沒有學校和醫院,但有中央政府提供的一台電視。
流行順口溜
■重金行賄上級領導換取「職務」的風氣在都分地方極為盛行,「五千塊錢掛個號,一萬塊錢報個到,兩萬塊錢買個烏紗帽」,就是最生動的寫照。在大陸這樣一個喜歡講人情,走後門的環境下,可不是好好當官、認真辦事就可以升官的,正所謂「年齡是金牌,文憑是銀牌,後台是王牌」,又說「清官在舞台,四化在電台,升遷靠後台」。
香港數字看香港
■中共港澳辦主任魯平結束為期九天的香港訪問,留下一個明確的訊息:港人必須在北京和倫敦之間決定何去何從。但據南華早報隨後分布的民調顯示,魯平此行反使港人對中共當局處理九七主權移轉的能力缺乏信心。「亞洲商業研究」中心調查四百名受訪者,當中有三六%對中共順利接收香港的能力更沒有信心,表示有信心的只有一九%,另外運五%則不置可否。另有三六%的人認為魯平態度不佳,只有六.五%的人表示對魯平觀感良好。
■香港面臨的諸多問題中,最難解的莫過於如何冷卻房地產熱,但又不能讓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這個行業陷於蕭條。投機炒作加上供給不足,使兩、三年來的香港房地產價格暴漲了約二00%,香港政府已試過壓抑房價,不過還不足以冷卻投機的熱度;他們的策略有二,一是藉由喊話來使市場降溫,一是強迫買預售屋的人等房屋完工後才能再交易。究竟未來的效果如何,仍有待觀察,正如布魯克希爾派克公司的房地產投資顧問所說:「香港政府的問題是,如何刺破泡沫,但要讓氣慢慢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