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鯨魚如何「被自投羅網」?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user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2016-09-23

瀏覽數 51,300+

鯨魚如何「被自投羅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圖說:在南韓,不論是國際法或國內法都禁止捕鯨;但若是意外捕獲,則可進行販售。PHOTOGRAPH BY NICOLE MCLACHLAN

南韓某些城市的「(誤)捕鯨產業」正因為法律漏洞而蓬勃發展。

上個月在南韓蔚山(Ulsan)鯨魚節前夕,有關單位在一冷凍櫃中搜查到高達27噸、價值3,400萬美元的鯨魚肉──相當於40隻鯨魚之多。

這些是小鬚鯨,身長可達10.7公尺,游泳時速高達32公里。

鯨魚如何「被自投羅網」?_img_1

(圖說:岸上的這些白骨,是挪威白鯨漁業在全盛時期所留下的痕跡。挪威與冰島是僅存兩個公然進行商業捕鯨的國家,國際捕鯨委員會早在1986年宣布暫停捕鯨,不過挪威與冰島持反對意見。)

正當日本、挪威與冰島的捕鯨業鬧得沸沸揚揚之際,動保人士指出南韓同樣倍受爭議──南韓漁民得以合法販售混獲鯨肉。(編按:混獲"Bycatch",意指在漁業作業中捕撈到的非目標物種,「混」進來的漁「獲」)

然而這數字令保育人員與科學家們感到十分可疑。

「這誤捕數高出(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國家10倍。」麻省非政府組織鯨豚保育協會(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的艾絲翠德·福克斯(Astrid Fuchs)說道。而福克斯也接著表示,根據國內專家與非政府組織估計,這數字很可能仍被低估,實際情況至少再高出2倍。

鯨魚如何「被自投羅網」?_img_2

(圖說:一名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男孩與一對他獵到的海豚。狩獵海豚是當地的古老傳統。PHOTOGRAPH BY GEORGE BLONSKY

鯨魚如何「被自投羅網」?_img_3

(圖說:印尼拉馬萊拉小島上,人們以划船與標槍來捕鯨,往往會花上一整天甚至更久。圖中的男子從船上躍起試圖鏢獵抹香鯨。PHOTOGRAPH BY FADIL AZIZ, CORBIS

免費報名|8/17(日)賴佩霞@基隆塔《靜心的力量》新書分享會

儘管國際捕鯨委員會自1986年起已經禁止商業捕鯨,南韓法條同樣禁止,鯨肉在沿海城市依然極受歡迎。早在19世紀時,大韓帝國便與俄羅斯協力在蔚山,建立捕鯨基地,這也是鯨魚節的發源地;而根據《南韓時報》(Korea Times)2011年的報導,在此有超過百萬人與百間餐廳從事鯨魚相關產業。

鯨魚如何「被自投羅網」?_img_4

(圖說:楚科奇的灰鯨漁獵:獵人在俄羅斯遠東的科楚奇射殺灰鯨。國際捕鯨委員會允許原住民在科楚奇與華盛頓州於2013到2018年獵捕至多744頭東北大西洋灰鯨。PHOTOGRAPH BY STAFFAN WIDSTRAND, CORBIS

鯨魚如何「被自投羅網」?_img_5

(圖說:因紐特人獵捕獨角鯨:格陵蘭的獵人正在取下獨角鯨的鰭,胸鰭的肉被視作珍饈,由射中獨角鯨的人獨享。中世紀之時,有「海中獨角獸」之稱的獨角鯨格外珍奇,如今獵人在加拿大與格陵蘭島為了毛皮與肉品獵捕牠們,角則被當作紀念品。PHOTOGRAPH BY STAFFAN WIDSTRAND, CORBIS

「蔚山是饕客欲嚐鯨肉的必訪地。」《南韓時報》如是報導。

肯特大學的道德拉斯·麥克米蘭(Douglas MacMillan)與目前服務於綠色和平組織的韓正熙(Jeonghee Han),於2011年發表了一份南韓混獲現狀的報告,內文提到「南韓海域的高度鯨魚混獲,刺激了鯨肉業的發達與市場文化。」

鯨魚如何「被自投羅網」?_img_6

(圖說:圖中的海豚在馬達加斯加南岸為刺網捕捉到。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的資料,每年有大約308,000隻的海豚、鯨魚與鼠海豚死於漁業混獲,這對鯨豚而言是最大的威脅之一。PHOTOGRAPH BY PETE OXFORD, MINDEN PICTURES, GETTY IMAGES

如果鯨魚經由混獲誤捕,漁民需向海巡隊申報;確保鯨魚身上沒有任何魚叉痕跡,才能核准販售該鯨魚的許可文件。

「按照目前的監管體制,將非法獵捕的小鬚鯨洗成合法混獲非常容易。」麥克米蘭對本刊解釋道。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至《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