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本-一著錯,落後十年

孫秀惠
user

孫秀惠

1994-02-15

瀏覽數 17,800+

日本-一著錯,落後十年
 

本文出自 1994 / 3月號雜誌 第093期遠見雜誌

二十世紀末的多媒體世紀之爭,不僅帶來了第二次資訊革命,還砸掉了「日本第一」的招牌。

七0、八0年代,日本的消費電子產品大軍,橫掃全球無人能禦;一度,「美國淪為日本科技殖民地」的說法甚囂塵上。然而,最新一波的競爭都扭轉了這個趨勢,重新把美國推上全球的領導寶座。

導致日本敗下陣來的最大原因,竟是過去太成功。

「我們自以為已經夠好了,變得習慣做同樣的事情。」松下電子公司副社長村瀨指出。這樣的心態,讓日本的資訊、電子業在八0年代末期忽視了兩項足以改變未來的趨勢;個人電腦取代大型電腦,以及「數位化」技術取代「類比化」技術。

選錯假想敵

「打敗IBM就能成為世界第一」,是日本資訊界在前幾年共同的想法。包括富士、日立、松下在內的幾個大公司,莫不投注心力發展足以取代IBM大型電腦的產品。日本通產省的長期研究發展計畫,也以IBM為假想敵。

然而矽晶片技術突飛猛進,不僅使得小型電腦愈來愈具有大型電腦的容量與功能,更使得個人電腦價格「直直落」,成為人人都負擔得起的「家電產品」。目前個人電腦在全球,已經以五百七十億美元的市場量,超越了大型電腦二百六十億美元的規模。資訊軟體現在也以連接個人電腦上網路的「開放系統」為主流,而日本走的卻是封閉式系統。

IBM藍色巨人的地位,在九0年被美國惠普、康百克等個人電腦廠商推倒時,日本資訊業的臉也跟著綠了。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日本資訊業選錯假想敵,電子業則站錯了邊。

繼彩色電視機與錄放影機之後,日本電子業在八0年代末以發展高畫質電視(HDTV)做為下一步稱霸世界的產品。遺憾的是,由於他們不願意冒風險,放棄了當時尚未成熟的「數位技術」,以「類比技術」做為發展高畫質電視的系統,而後者只能改進電視的品質,前者都能使電視成為雙向傳播的工具。

美國業者做了相反的選擇,並且在九0年代開花結果。

一九九0年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設備製造廠商「通用電子」,克服了過去的技術障礙,成功地使電視訊號可以數位化傳輸,也使電視、電腦與電話邁入互相溝通的新紀元。現在,數位化不但是高傳真電視全球認定的標準規格,更是整合資訊、電子、通訊、娛樂視聽與新聞媒體的基礎。

「我們必須整個重新來過。」日本NEC總經理松井隆承認這是個「一著下錯,全盤皆輸」的狀況。

新聞周刊引用日本科技廳一位不願具名官員的意見指出,對於數位化技術的掌握太慢,使得日本在這一波多媒體產業競爭中,至少落後美國十年。

輸了第一場仗,日本業界並不想繼續落後。一向被視為龍頭老大的新力公司總裁盛田昭夫日前就明白表示,要出面整合日本企業,建立屬於日本的資訊高速公路。日本政府也以公元二0一五年為標的,希望屆時完成全日本的多媒體資訊網路。

在過去美日的科技競賽中,日本常是後來居上,這一次能不能反敗為勝呢?「日本的競爭力是建立在其反省能力上,當它意識到策略的錯誤,你就不能小看它了。」美國副總統高爾的資訊政策顧問艾略特如此分析。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