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給討好者當頭棒喝,讓求好者脫穎而出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3-11-15

瀏覽數 13,000+

給討好者當頭棒喝,讓求好者脫穎而出
 

本文出自 1993 / 12月號雜誌 第090期遠見雜誌

又到選舉的時刻,又到投票的前夕,戴上民主佳冠的選民,真會投對那珍貴的一票嗎?

有馬馬虎虎的選民,就會產生馬馬虎虎的政府。

最直接影響一般老百姓生活福祉的,就是十一月二十七日的二十一縣市長選舉,台灣的一千餘萬選民,再也不能掉以輕心,民主政治的落實在基層,政黨成敗的關鍵在地方,選民的關注焦點應當從縣市長選舉開始,

(一)多如牛毛的「討好者」

選民在慎重地投下那珍貴一票時,自然會考慮很多因素:候選人的人品、能力、黨籍、幾驗,甚至教育、性別、省籍、年齡、宗教……。

這篇短文提供選民投票時的一個參考原則。

在我的思考中,最重要的選擇標準,就是他有沒有施政能力、處事原則以及廉潔品德。

從這個角度來看,候選人可以分成二種:

(1)「討好」選民及層峰的政客。

(2)「求好」的從政者(包括技術官僚)。

民主政治的一個通病,就是為了要贏得選票。「候選人」個個都變成了「討好音」,歐美社會是如此,台灣也不例外。

因此,在今天民主尚未上軌道的台灣社會中更充滿了空開支票的聖誕老人、虛報佳音的天使,以及甜言蜜語的政客。

「只要我當選」,按照候選人的說法,選民所渴望的改善,似乎一夜之間就可完成。事實上,只要他(她)當選,一切的舊問題固然難以解決,一切的新問題源源而來。

觀察這些虛報佳音的政客,有三個共同的特徵:

.只講漂亮話,不管後遺症。

.只聽層峰交代,不做獨立思考。

.只求自己利益,不顧道德操守。

總結一句:為了「當選」(當官)這個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種候選人當選之後,如果真要貫徹「不計成本」的競選政綱,可怕的後遺症遠遠勝過帶來一時的好處。

討好子女,就變成了溺愛的父母。

討好上司,就變成了獻媚的下屬。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討好選民。就變成了虛債的政客。

這些政客是不值得投他一票的。

(二)鳳毛麟角的「求好者」

「求好」的從政者,在今天的台灣社會真是鳳毛麟角。這些稀罕的「求好」者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重視施政的優先次序,敢堅持原則。

.重視施政的成本效益,敢據理力爭。

.重現個人的操守,敢發揮道德勇氣。

總結一句:「求好」者,所重現的是「做事」,不是「做官」,官可以不做,原則不能放棄。在財經部會,前有尹仲容,後有王建瑄,是二個難得的「求好」例子。

為什麼「求好」的候選人與技術官僚愈來愈少?原因有二:層峰願意用「聽話」的人;選民喜歡「講好聽話」的候選人,不幸的是,聽話的人與講好聽話的人,十之八九不是庸才,就是口是心非的兩面人。

要解這種結很難。現在,在投票前夕,選民有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修正自己想白吃午餐、想政府施捨,自己不肯分擔成本、自己不肯誠實納稅的占便宜心態,一旦袪除了這種想占便宜的心態,突然間就可以分清那些候選人的政見只是政客的好聽話.那些才是求好者的老實話。

(三)一篇競選演說

「……當前經濟的低迷,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對這種情勢,政府應當要:(一)調整公教人員的待遇,老闆要調整工人的工資,讓薪資趕上物價;(二)立刻降低各種稅率,減輕人民及工商界的負擔;(三)繼續降低利率及增加融資,幫助工商界;(四)台幣應當貶值,並且限制進口,幫助出口廠商;(五)提供各種社會福利措施使人民有健康保險、失業保險、退休年金……。」

熱烈的掌聲打斷了他更多的建議。這位競選者向聽眾保證:「如果我當選,一定要求「大有為」的政府有所作為!」

「……當前經濟低迷,政府財政困難,我贊成:(一)每一個民營企業或公家機關的待遇與工資不要調整;(二)為了增加生產力,恢復星期六下午上班,同時減少國定假日;(三)每一個公民要誠實地付稅,包括有錢的醫生與清寒的國中教員;(四)工商界本身要爭氣,不要一天到晚要保護、要津貼、要獎勵,有爭氣的工商界才會有景氣的經濟;(五)自己的困難要儘量自己解決,政府不是聖誕老人,也不是救濟院;(六)由於國營事業的虧損,我贊成一面調整費率--包括水費、電費、油費、公車費,一面要政府出售這些國營事業,國營事業不應以虧本為唯一目的;(七)如果我當選,我要政府少做事,我要人民自己多盡責,要「大有為」的政府「有所不為」。」

聽眾的冷淡反應使他匆匆下台。這位競選者自我解嘲想著:「說真心話真是很孤單!」

這二篇一字未改的「講稿」,摘自十一年前自己寫的一篇短文。十一年後,政客們討好選民的心態有增無減。關於老人年金,民進黨候選人提出每月五千元,國民黨候選人

提高到每月六千元,參選台南市長的一位候選人更勇敢的提出每月一萬元。這正印證了西方學者常說的:「政客們在選舉前大開支票,等於用別人的錢來買自己的票,一般的人民還喜歡投這些人的票。」

(四)政治漂白的機會

每一次的選舉,如果選民挑剔,就可以產生政治漂白的功能。這真是一個考驗選民自己良知的時刻。對尋求台下掌聲的「討好」政客,不再報以掌聲;對不怕台下噓聲的「求好」的從政者,不再報以噓聲。

對那些花言巧語的討好者,讓我們予以當頭棒喝;對那些敢堅持是非的求好者,讓我們幫助他們脫穎而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