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因應金融科技 聯卡建立金融支付卡數據共通平台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6-05-17

瀏覽數 10,550+

因應金融科技 聯卡建立金融支付卡數據共通平台
 

伴隨著全球化網際網路興起、移動裝置的普及,拉近了金融產業和消費者間的距離,更縮短了虛擬與實體通路整合的時差。在金融科技「FinTech」成為顯學之際,支付卡產業應如何進行「破壞式創新」,由體制內而外進行蛻變,讓支付變得更快速流暢,並滿足互聯網時代顧客追求快捷便利的消費行為,為現今各金融產業相關單位規劃支付創新的核心動力。

配合主管機關推動「普及電子支付比率5年倍增計畫」政策及金融科技趨勢潮流,推動金融業運用科技創新服務,提升金融業效率及競爭力,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簡稱聯卡中心)秉持改造支付工具、普及受理環境為目標,並以行動支付、小額支付、電子錢包等各種創新應用工具的基礎環境建置為核心,積極與各單位合作研擬開發各種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實體、虛擬支付工具應用,並推展各種電子支付工具的通路,同時積極規劃建立金融數據共通平台,整合金融業資源,避免個別重複投資浪費,以發揮最大的效益,確保消費者在支付使用的安全顧慮無虞。

在資訊化時代,透過強大電腦運算技術,將交易行為轉化為具備一致性規格的系統運算數據,藉由標準化流程,精確、即時地完成所有交易處理,並於各個節點累積大量數據資料。隨著通訊網路發展成熟,商業活動已打破時空限制,任何形式的交易行為無時無刻發生。以信用卡產業為例,現行交易數據分散各處(聯卡中心、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及各特約商店等),因未能有效整合,故難以應用,支付卡產業如何透過金融科技進行數據分析,以彰顯這些支付資料之價值?數據作為金融科技發展重要一環,交易資料可直接為產業所運用,然伴隨資料倍增且內容日漸豐富,由一個瞭解產業生態之機構整合實屬必要。

我國支付卡產業百家爭鳴,在提升電子支付政策原則下,信用卡、轉帳卡或預付卡等支付工具預期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隨著未來政策逐漸落實,資料量預期將呈爆炸性成長;以信用卡為例,依主計處及金管會銀行局資料顯示,104年臺灣地區使用信用卡等電子支付交易的比重,僅約占國內民間消費支出(PCE)的25.17%,若納入電子票證、金融卡、轉帳卡等交易資訊,預期於持續成長趨勢下,每年電子支付交易保守估計將可達25億筆交易資料之規模。

表 臺灣地區信用卡、金融卡、電子票證等業務概況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資料來源:104年金管會金融統計輯要及聯卡中心就臺灣地區信用卡、金融卡、電子票證等業務概況。

聯卡中心於支付卡產業數據分析扮演之角色

聯卡中心做為我國支付卡產業的核心,長久以來,與各會員機構及特約商店保持密切高度連結,且為我國授權轉接及清算處理中心,現階段已著手進行信用卡交易資料整合,並已有初步應用。

除了去(104)年已逐步開放27家會員機構經本中心處理的信用卡交易資料,包括: 實體交易資料, 行動支付交易資料等,並以地區別、產業別等參數,結合外部開放資料,提供產、官、學各界加值運用以外,今(105)年亦將攜手全體信用卡業務會員機構,加深、加廣信用卡交易資料開放及分析範圍,提升數據資料品質,以貼近民生消費市場,創造經濟產業商機。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相對不及於世界各主要國家,支付產業作為民生消費市場尖端,交易數據整合為必然之趨勢。臺灣市場規模小,更意謂著唯有透過公正單一機構全方位且完善地提供大數據基礎建設,金融業者即可將資源投注於其他較高獲利之業務項目。交易數據整合者之構想有賴政府及產業界共同支持,現階段聯卡中心以現有資源與支付業者攜手努力,期能於金融科技狂潮下持續成長,俾利產業發展,拓展業務新藍海。

因應金融科技 聯卡建立金融支付卡數據共通平台_img_1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項目 內容

信用卡

發卡機構:36家

收單機構:33家

總流通卡數:3,852萬張

總有效卡數:2,538萬張

簽帳金額:2.23兆元

簽單量:約8.97億筆

金融卡

發卡機構:349家

收單機構:349家

總流通卡數:7,381萬張(不含磁條卡)

交易次數:5.85億次

電子票證

專營電子票證機構:4家

兼營電子票證機構:3家

流通卡數:6,889萬張

儲值總餘額:611.0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