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小招牌製造所》透過設計 掀起南港老街繁華記憶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用設計力改善社會27.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user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2015-12-04

瀏覽數 21,800+

《小招牌製造所》透過設計 掀起南港老街繁華記憶
 

今年執行第四個年頭的「臺北街角遇見設計」,依舊努力地在日常生活場域中,發掘臺北城的設計可能,努力地將設計概念延伸每個角落。當街角設計遇見巷弄記憶時,會融合出什麼樣的臺北形象呢?「小招牌製造所」正是一個默默詮釋臺北的新氣象、悄悄醞釀臺北設計能量的小計劃。

2015年「小招牌製造所」,即將完成的首波街區是南港的中南街,南港區早期開發的一條老街,該街形成約當清末,此道路長約438公尺,寬約5.5公尺,北接南港路一段、南接研究院路一段。中南老街上林立著傳統糕餅店、米店、中藥店、雜貨店、菜店、製冰廠、洗衣店、玻璃行等。民國20年代,日治時期臺北至基隆的「北基公路」,與中南街形成垂直走向,因當地人以南港路為軸心,所以稱中南街為南港路的「橫街」。光復後政府重新規劃里名,本區因位於南港的中間,被劃為「中南里」,「橫街」也因位於中南里的重要地區,改為「中南街」。

早期在日治時期,為了運送南港大坑(今舊莊里)、四份子(今九如里)一帶的煤礦到南港火車站,中南街上建有輕便車道,載著煤礦、茶葉、礦工等,當時繁華興榮的街景、車水馬龍的商家與街上熙攘的人群,如今不再;但穿梭在現今中南老街上,仍能幽靜的欣賞古樸閩南式、日式、光復後與現代的建築,及保有傳統紅磚半圓式的拱砌築廊牆,「我特別喜歡這種老房子的味道,街坊鄰居都是相處20、30年以上的老鄰居,你能想像那種待人如親的溫暖,不時在「小招牌製造所」中上演,彷彿我在做的已經不單單只是設計一面招牌,而是透過招牌,設計了一趟情感的交流。」參與本次計畫的插畫設計師Tai Pera興奮地介紹著。

《小招牌製造所》透過設計 掀起南港老街繁華記憶_img_1

(插畫設計師/Tai Pera)

2006年赴義大利杜林求學的Tai Pera,求學期間正逢2006年杜林舉辦冬季奧運、2008年成為全球第一個世界設計之都。杜林的設計持續在生活中發酵,例如:為獨立設計師舉辦結合工作坊、藝廊、線上商店等的設計節;善用設計改變城市風貌,扭轉杜林是灰色工業城市的意象,成為義大利擁有公共綠地最多的城市。憶起當年,Tai Pera表示,「其實我對於『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的期待也是如此,不要為了設計而設計,而是讓『設計』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即使感覺不到它具象的存在,但它的的確確正在改善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所嚮往的設計能量。」也正是這樣的想法和觀點,Tai Pera將中南街的店家故事融入中南街的招牌。

《小招牌製造所》透過設計 掀起南港老街繁華記憶_img_2

(南港興發號/親切的老闆娘)

此次與Tai Pera合作小招牌製造所的三個店家,分別為「志和煤氣公司」、「清聯鎖印五金行」及「南港興發號」。在克服了設計、材質和環境等限制之後,Tai Pera以最擅長的插畫為基底進行製作,在溝通進程中不斷的堅持與妥協,完成想像中的街區藍圖之後,更期待的是從這個小角落出發,前往更宜居的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想知道更多「‎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資訊,可至: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團 查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