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展望2016,請聽聽來自歐洲的聲音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提出建言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15-11-09

瀏覽數 14,250+

展望2016,請聽聽來自歐洲的聲音
 

(圖為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白邦德(左)送交建議書給國發會主委杜紫軍。歐洲在台商務協會提供)

你知道投資台灣最多的外商來自哪裡嗎?

答案既非美國、也非日本、更不是最近嚷著要併購電子公司的陸資,而是歐洲!至今,歐洲企業對台累積投資超過332億美元,堪稱台灣最大的外資金主。

2016歐商建言:籲台跟上國際潮流

每年底,會員囊括近30種產業與400家公司的「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都會提出一份年度建議書給政府,可說是外資看待國內政經環境的風向球。11月初,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在西華飯店發表了主題為「Decision Time: Taking Courageous Action in Uncertain Time」的2016年建議書,呼籲明年總統大選過後,政府應針對幾項重大議題和產業發展瓶頸,果敢做出決定、並採取行動。

這次,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共針對130項議題提出建言,其中76項為尚未解決的老問題,54項為今年首次提出的新議題,除了呼籲台灣擁抱國際趨勢,盡可能減少貿易及商業障礙外,更呼籲政府制定法規或調整政策時,先跟產業界人士充分溝通,並考慮公眾反應及必要的社會諮商流程。

總觀各項議題,台灣最嚴峻的挑戰不出:人口結構改變、能源安全、健康醫療、環境保護、人才外流等幾項。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白邦德(Bernd Barkey)不諱言,台灣政府需要創新的思維與果敢的行動,才能渡過不確定的經濟時代,化解多重且複雜的挑戰。

人口挑戰首當其衝,能源安全企業最擔心

先講人口,台灣同時遭遇少子與高齡化兩大衝擊,往後不僅勞動力面臨短缺,教育體系也得加以調整,諸如退休金、醫療健保及社會福利等支出,更可能拖垮政府財政。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對此,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建議,台灣應減少僱用外籍人才的限制、改善居留條件、增加外資合作機會,否則往後將發生「腦力外流」的負面效應。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5年全球競爭力指數評比,台灣在「吸引人才能力」這項只拿到3.5分,表現落居亞洲鄰國之後,不僅追不上遙遙領先的新加坡(6.6分)與香港(5.6分),甚至連泰國(3.9分)也比不上。

其次是能源安全。剛過去的夏天,國內電力備載率一度降到5%以下,引起許多外商經理人的高度關切。長年來,台灣政府組職過於疊床架屋,政策缺乏效率與協調性,阻礙能源部門的現代化。雖然好不容易過關的「溫減法」喊出2050年長期減碳目標,但此刻高碳能源(如燃油、燃煤及天然氣)依舊占有近九成比重,不利未來減碳工作與產業轉型,歐商建議台灣應加速電力市場自由化,並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與投資。

健保藥價限制多,觀光發展應重視品質

再來,是人人喊打的健保制度,歐洲在台商務協會製藥業委員會主席盛寶嘉提醒,目前各界評論焦點多集中健保預算,不夠重視醫療的品質及病人權益,對醫療人員反造成更沉重的壓力。

比方說,業界最詬病的藥品訂價制度,即對新藥審核流程太過冗長,無形中限制了病患的用藥便利與權利。據統計,同一種新藥在台灣的健保給付價格,只有先進國家的58%水平,引進國內還得經過食藥署與健保署合計約兩年的審核期,導致2012年~2015年只有48種新藥得以進入台灣,數量少得可憐。歐商建議,主管單位應提出創新做法,平衡大醫院與社區診所的病患流量,否則將難以應付隨著高齡化日益沈重的醫療負擔。

最後是過去幾年迅速成長的觀光業,雖然這領域堪稱台灣近來慘淡經濟中少數的亮點。但歐商建議台灣往後發展觀光業,應該更聚焦於「品質」,而非一味衝刺「數量」,政府仍得加強基礎建設,如翻新桃園國際機場,投入更具潛力的郵輪市場等。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估算,目前旅遊業已可貢獻台灣5.5%的GDP,政府大可設立「旅遊部」,將此列入國家經濟發展長期藍圖。

當天代表接受建議書的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杜紫軍回應,去年歐洲在台商務協會提出的250項建議,政府一年來已召開多次跨部門會議研究改善,其中有七成獲得正面回應與具體進展,如將法規預告期從7天延長至14天、放寬外籍人士申辦金融帳戶與電信門號、加速實施車輛碳排放管制標準等。

只是,這些來自歐商的誠心建議,到底有沒有跑進每天忙著趕選舉行程的幾位總統候選人耳朵裡?2016年的台灣會不會更好,不只2300萬的人民關心,投資台灣最多的歐洲企業們也在等著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