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手牽小手-政府出招救產業

任孝琦
user

任孝琦

1993-02-15

瀏覽數 13,750+

大手牽小手-政府出招救產業
 

本文出自 1993 / 3月號雜誌 第081期遠見雜誌

一九九二年的總統大選,如同一場全國性的經濟政策大辯論。

柯林頓在競選期間宣稱,要採取強有力的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特別是要加強高科技的研發和基礎建設,引起視產業政策為禁忌的學界和產業界激烈爭論,這場辯論甚至延伸到選後。

「電子時代」雜誌資深專欄作家史坦.貝克搖著兩鬢斑白的頭說:「我不贊成產業政策。只有企業界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政府懂什麼?只會浪費資源。」

另一方面,就在距離史坦貝克辦公室四十多分鐘車程的IBM聖荷西研究中心裡,企業發展程式設計部經理趙維義都略帶興奮地說:「我們矽谷的人都很捧柯林頓。他說的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至少他提出來的政策構想很有道理。」

美國國會競爭力政策顧問委員會資深研究員大衛.錢尼則以日本為例,指出產業政策可以幫助企業界集中力量,關鍵是要能對症下藥,訂出正確的政策。

非國防性研發落後

美國經濟的長期隱憂在於:過去二十年,它的生產力成長遲緩,而其他國家如日、德、英、法都大幅趕上,這些國家不但在生活水準和國際市場上,漸漸威脅甚至領先美國,而且行有餘力,在研究發展上擴大投資,建構未來致勝的基礎。

從統計數字來看,美國政府花在研究發展的經費遠高於日本和德國,但事實上其中六一%好是用在國防用途;除去國防部分,則美國的研發經費尚不及國民生產毛額的二%(見表),在國會競爭力政策顧問委員會和民主黨進步政策研究中心分別提出的競爭力報告中,不約而同地指出:「非國防性研究發展經費嚴重落後對手國家」是美國未來參與國際競爭的最大障礙。

因為在資訊世界,經濟發展不再倚賴豐富的自然資源,而是倚賴科技。一九九一年,美國一般性製造業製造了一千多億美元的貿易赤字,但尖端科技業都賺到三百七十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統計數字顯示,研發成本年回收率可達五0%。

英代爾公司(INTEL)積體處理部經理鄧海屏掩不住得意之色地透露,當其他電腦相關產業都面臨困境,英代爾獨家研發成功的微處理機四八六,每年帶進約一六%的營業成長;估計一九九四年新的微處理機Plantium上市,所有電腦製造業者都要向英代爾買技術,公司年盈餘還會加倍成長。

布希在任期之末已領悟研發的重要性,而將一九九三年的政府非國防性研發預算增加三%,並要求國防研究中心的研究應著重商業性用途。

柯林頓的競選政見之一,就是要將軍費和國防科技人才轉移為民間企業研究發展之用。而美國民眾顯然支持這種趨勢;根據美國商業周刊的調查,七七%的受訪者主張將國防研發經費移為非國防性研發之用。

柯林頓同時還考慮學習日本和歐市的做法,選擇關鍵性科技,提供研發經費或優惠稅率,促使私人企業加速發展這些攸關美國未來經濟的尖端科技。

這項政策構想也引起相當爭議。就在去年十二月中,一位化工業者在電視上侃侃而談,認為由政府訂關鍵性科技,無異剝奪傳統工業的生路。鄧海屏卻指出,美國如果真的這麼做,絕對有效,台灣高科技業者恐怕更難競爭。

新建資訊超高速公路

開車駛過加州凹凸不平的公路,可以觀察到,美國的公共建設在近年有老舊失修的現象。經濟學者艾斯豪甚至計算出,生產力成長率下降至少有一半應該歸咎於公共設施投資不振。

柯林頓承諾,上任後將加速公共建設。他將在二月十七日向參、眾兩院提出的三百六十一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中,一個主要項目就是公共建設。但是他在競選中更提出一項誘人的構想--建設公共資訊網路。

資策會駐矽谷行銷經理黃順愛,啟動電腦展示即時資訊網路PODIGY,當日的各種電子企業商情立刻出現在顯示器上。「這只是電子商情,而且使用費高,如果能夠普及化,對美國教育和工業的影響力將不可限量。」黃順愛的語氣中頗有欣羨的味道。

民主黨進步政策研究中心估算,如果美國能在二0一0年,將目前聯結全美通訊網路的銅絲,換裝成光纖,使大量資訊能快速輸入每個企業和家庭,則美國國民生產毛額每年將可遽增三千億美元。

加州知名資訊顧問公司Dataquest主任分析師葛瑞格.薛伯更預期,這個龐大的資訊建設計畫將會帶動所有電腦資訊業產品的大量需求。難怪美國商業周刊聲稱:「資訊網路將如五0、六0年代的州際高速公路,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力。」

美國政府目前已投資四億美元,聯結各大學和國家研究中心的資訊網路,但是政策研究中心估計,要在全美完成這種被稱為「資訊超高遠公路(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的網路,至少需要投人一千至四千億美元。該中心在這份對柯林頓有重大影響的報告「受命改革(Mandate for Change」中建議,政府不需要直接投資,而是要提供足夠的誘因,例如修改法令或輔導措施,促使電信公司加速進行投資。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照對手那一套行事

除了生產力的成長率長期低迷,給予其他國家迎頭趕上的機會之外,美國另一主要經濟問題,則是貿易赤字。

巨額的貿易赤字不僅是沉重的經濟包袱,還在美國民眾心理上造成生存威脅的陰影。根據進步政策研究中心的統計,從一九七0年起,因為貿易失利,美國的紡織、成衣業已削減七十萬個工作機會,鋼鐵和汽車業則損失五十萬個工作機會。柯林頓也說:「每增加外銷十億美元,就可增加二萬到三萬個工作機會。」因此近年來,贏回貿易戰爭總是美國各種選舉中的議題。

不僅是議員和業者,許多學者、政策研究者也都漸漸形成新的共識:如果其他國家的政府以各種政策協助企業界,行使「不公平的競爭」,則美國政府也應該採取行動,使業者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參與國際競爭。柯林頓在一次演說中,曾提出警告:「我們必須向日本、歐洲和其他貿易伙伴堅持 如果他們不遵守我們的開放貿易體系規則,我們也只好照著他們的那一套行事。」

在「受命改革」書中,也強烈建議:「我們應該使用一切政治和經濟手段,包括以三0一條款為工具,來推動貿易和投資協議。當其他較不致製造尖銳對立的策略都無法適時產生效果時,我們應該實施制裁。」

這份報告書甚至說,美國外交和情報部門應該隨時注意貿易對手國的一舉一動,就像過去對其他國家的武器製造、軍隊部署一樣,保持警覺。

不容小覷的決心

十二月下旬的美國,紐約洛克斐勒廣場巨大的聖誕樹,仍一如過去數十年大放光彩;第五街上購物的人潮摩肩接踵;然而一切的繁華景象都掩蓋不住持續十多年經濟積弊的重重憂慮,民眾對新政府懷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加州一位剛剛找到工作的電腦工程師略帶嘲諷地說:「他說要創造五十萬個就業機會,其中最好有我一分。」他身邊的同伴稍為樂觀些:「我們知道美國不可能再回到五0、六0年代;獨霸國際市場的風光,我們只希望政府能夠振作,跟其他經濟強國平起平坐。」

十二月十五、十六兩天,柯林頓在家鄉小岩城召開全國經濟會議,聽取三百多位經濟學者、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同時也推銷他的想法。十九個小時的會議全程向全國轉播,結果雖然沒有贏得所有人對他的贊同,但柯林頓與高爾副總統併肩坐在會議桌後,面容嚴肅都極誠懇地向民眾訴求:「我們確實有很大的麻煩,需要你們的幫助,讓我們一起捲起袖子來幹活。」這一番話令人印象深刻。

強勢的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容或有所爭議,但柯林頓實行新政的決心,卻不容小覷。

政府進場,無往不利?

半導體--電腦晶片,是現代經濟的「頭腦」。發生在半導體上的美日貿易戰爭,今天已被許多美國人視為政府與業界聯手,擊敗強敵的經典之作。

六0年代中期,美國製造的半導體晶片,無論品質或價格均遠勝日本,因而在目本市場中,曾達到四0%的占有率;然而,一九七五年後,日本通產省和日本國營電話公司開始研發精密半導體設備和產品,到一九九0年時,美國在日本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遽減,甚至不達一0%。

在半導體業者的集體施壓下,美國政府於是和日本簽訂半導體貿易協定,迫使日方開放市場;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也效法日本,在一九八七年結合IBM、英代爾、摩特羅拉等十四家大公司,在德州成立一家聯合公司--Sematech,政府和業者每年各投資一億美元,研發更精密的半導體和製造半導體技術。

集中力量較易產生效果

六年下來,美國半導體製造技術再度領先日本;其中八家公司已回收投資成本。Sematech總裁羅伯,蓋文認為,如果沒有成立Sematech,今天有許多美國半導體公司一定已經關閉。即使是不贊同政府插手協助工業界的批評者,也不能不同意--集中力量確實較易產生效果。

一九九一年,美國半導體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是三八.八%,仍落後於日本的四六.六%;一九九二年,美國人終於在七年來第一次反敗為勝,在全球的營業額超過了日本。

受到半導體成功案例的鼓勵,包括Xerox和AT&T在內的十幾家公司,今年初也宣布將與國防部聯合組成一家公司,專門研究製造液晶顯示幕。國防部準備在第一年授資一千兩百萬元,做為開辦基金,以後逐年增加。雖然美國企業界仍有許多人堅持自由市場功能,反對政府左右企業界的發展,然而形勢比人強,面對日本和歐市來勢洶洶的進攻,柯林頓一再聲言:「應該成立民間的研發機構,以統合業界和學界的力量,共同開發尖端科技。」

擔任柯林頓新設的經濟顧問一職的羅拉.提森更以半導體為例指出,每當美國關鍵性企業在海外遭遇他國不公平的競爭時,政府就應立即介入。「只有以這種方式,才能表明美國政府支持國內業者對抗日本企業掠奪式侵略的決心。」她在一篇文章中如此寫道。

九0年代,一向堅持自由市場、排斥產業政策的美國,隨著新一代領導人躍登舞台,決心在國際貿易戰爭中,以新的競爭策略,反敗為勝。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