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台灣高鐵正式通車,實現了台灣一日生活圈的便捷型態,就算票價稍貴,越來越多人用金錢換時間,高鐵成了台灣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每每到了假日,高鐵的票更是一位難求,放眼望去售票口擠滿了人潮,但是即便有這麼多的人搶搭高鐵,在2013年暑假首次調漲票價,基於其便利與迅速,民眾還是無奈多付些錢。
令人想不透的是,今年初高鐵財務問題被攤在檯面上,才知道事情並不單純,甚至面臨破產的窘境,逼得政府挑出來接管,最後將由全民埋單。
(圖片來源:flickr billy1125)
【原文節錄】
一次看懂高鐵9大爭議
1月19日下午,一陣陣急促的腳步聲,劃破了台灣高鐵南港總部15樓辦公室往常的寂靜,員工抬頭一看,原來是趕來開臨時董事會的董事們。
兩個星期前,向來針鋒相對的藍綠立委,罕見地炮火一致,否決了交通部提出來的高鐵財改方案,逼得交通部長和高鐵董事長雙雙辭職走人,破產的輿論壓力,讓高鐵團隊士氣低落,還傳出有200個高鐵員工到王品集團應徵的流言,迫使高鐵董事們不得不走進會議室,在沒有董事長的情況下,商討對策。
4小時後,這場一度被媒體稱為「高鐵公司正式向政府宣戰的臨時董事會」,只不過是溝通最新狀況,沒有新進展。
熱議兩星期的高鐵財改案,看似就此落幕,然而高鐵破產警報,並未就此解除。即使不是如前交通部長葉匡時預計的,將於今年3月破產,但各界均一致同意,若狀況不改變,高鐵遲早會破產。
高鐵爭議錯綜複雜,一時間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許多民眾即便天天看新聞,也很難了解來龍去脈。《遠見》採訪在高鐵爭議中核心人物,包括因財改案未過而辭職的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前後任高鐵董事長歐晉德、范志強及高鐵原始股東大陸工程長期派任高鐵董事的欣陸控股副總經理江金山,試圖從他們的回答拼出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