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隧道通車之後,宜蘭出現了一棟棟的房子,不管是住宅或民宿,幾乎可以感受到,因旅客的絡繹不絕,就會開始蓋民宿或擺路邊攤,來大賺觀光財。
在全台各地農村中,台東縣池上鄉擁有視覺效果最好的稻田, 這裡的稻田,一根電線桿也沒有,天際線沒有被切割,是被當地鄉民「美感意識」所形塑的。
池上人的哲學是,錢夠用就好,「你看王永慶,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兒子在法院告來告去。有時人要想想,你的人生在要求些什麼?」
台灣也可以有一片淨土,不用出國跑到歐洲去欣賞小鎮風光。若能夠把自己居住的環境保持到最美,是不是就不用花大錢去歐洲了?換句話說,有時「不建設」更好!勝過於不斷追求物質上的利益,而迷失了本質。
(圖片來源:flickr Ian Liao)
【原文節錄】
平民英雄,擦亮台灣新價值
過去一年來,食安風暴、高雄氣爆,是否讓你對基本的生存安全產生恐懼?別擔心,其實台灣各個角落,仍有振奮人心的力量!
2013年12月,《遠見》首度製作「平民英雄」專題,發現台灣有許多無名英雄,默默發揮正面影響力;第二屆平民英雄選拔,持續努力尋找黑暗中的珍珠。他們是老師、學生、志工、里長、工程師,還有一群熱血的鄉民,沒有政治權力,欠缺企業資源,但憑著一份善念,就牽引出一件好事,平凡素人可以是英雄,默默做、持續做,就能改變社會,擦亮台灣新價值。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1859年,英國文豪狄更斯如是寫下。轉移到2015年的1月,這句話彷彿亦是過去一年台灣的寫照。
曾幾何時,我們開始自稱寶島為「鬼島」?一連串的食安風暴、高雄氣爆,讓人民對基本生存安全感到恐懼。一部《看見台灣》紀錄片,又看到不當開發對生態的破壞。台灣人傳統敦厚的人格特質,似乎也在網路酸文攻訐漫天飛的時代,日漸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