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各級議會都非常熱鬧。
在立法院,部分立委反對行政院長郝柏村「一個中國」的政策,認為應該「一中一台」,發言的委員中固然有一向反郝的民進黨謝長廷,但也有國民黨「集思會」的吳梓和陳哲男。
而台灣省、台北市和高雄市議會,則忙於通過決議案,要求中央撤換財政部長王建瑄,因為他主張土地增值稅按實際價格課徵。他們中有人明白地說,這是「外省人打擊本省地主」。
讓我們分析一下:
他們真是因為反對郝柏村才主張「一中一台」嗎?所謂「一中一台」是「台灣獨立」的新名詞,遠在郝柏村當行政院長,甚至他還在小金門當師長的時候,不就有人主張台獨了嗎?
為民請命何來省籍情結
至於按實際價格徵收土地增值稅是「外省人打擊本省地主」,那更是莫須有的羅織。地主固以本省籍人士為多,可是目前土地被財閥屯積壟斷,買不起房子的無殼蝸牛不也是本省同胞為多麼?稅制改良之後,受惠的全體同胞中,大多數還是本省人士。
說穿了,議會中多的是炒地皮發財的金牛,以及與他們利益勾結的那些「民意代表」。他們良心上應該也知道王建瑄的競法是打壓土地炒作,而不是「打擊本省地主」,但是挑起敏感的省籍問題,才能「師出有名」,才能使反對他們的人不敢出聲。
於是,因為反郝柏村,乃不讓順利推動六年國建、不讓建設新工廠、不讓取締第四台……;因為省籍的問題,乃有街頭運動、有立法院打架、有踐踏司法尊嚴如糞土……。
老實說,現在有很多人,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政治、經濟利益。不惜為非作歹、巧取豪奪、損眾人以利己,那本來是犯法或不合乎道德標準的事,但只要反郝,只要祭出省籍問題,好像就合理化、就「革命無罪」了。
就拿王建瑄來說,他只是站在財政部的立場提出稅法上的主張,行政院既未通過,更未送到立法院審議,他個人有什麼罪過,有什麼責任,勞動各級議會鳴鼓而攻之?更勞動總統兩次談話「糾正」之?
李總統說,政府的政策要能實際執行,不要泛道德化。其實,眼前的土地政策,使少數人得暴利,國民財富分配不均,便建廠投資者裹足,影響經濟發展,使薪水階級二、三十年不吃不喝也不一定能買一棟房子,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些都很實際,不純是道德理念上的事。即使是,難這一個國家、一個政府能不請道德麼?道德形於外者是品格,潛於內者是理想。失去這些,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會變成什麼?
為政不可得罪巨室
可是財閥、金牛及其利益輸送者、關係代理人,在「有志一同」的努力下,終於迫王建瑄提出辭呈。這等於告訴政府官員,尤其是高級官員,以後你們不必認真做事,只要和稀泥、混日子就行。如果做事,切記「為政不得罪巨室」,別碰財閥、別碰金牛、別碰不正派的「民意代表」;如果再能善體一、二人之心意,承旨辦事,那就「安啦」!
王建瑄被迫請辭,說明我們社會的是非標準和價值系統被混淆和扭曲的程度。實際上,很多人早感到憂心,現在更是焦慮不安了。十月六日,全國基督教國台語各教派,共同發表一封「致李總統公開信--對當前政經問題的緊急呼籲」,痛陳利益輸送、特權、賄運、貪污、土地和股票炒作等惡質現象,認為已破壞民眾對民主政治的信心。
他們具體指出:
「近一個月來,不論朝野兩黨初選問題(金牛財團上場逐鹿)、工程問題(十八標案)、土地問題(按實績課徵增值稅爭議)、股市問題(華隆案)等,爆發出種種利益輸送、特權、賄選、貪污、土地和股票炒作等惡質現象,顯見部分財團、民意代表、政府官員之間的利益關係,已讓展出糾結不清的「連環套」,破壞了民眾對民主政治的信心。」
真是再真切、再痛切不過了!
摸著石頭過河
雖然大家都知道,生活在台灣的兩千萬人都是中國人,不過有先來後到之分,四十多年共處,早已沒有什麼界限,但有心人每每利用它來挑撥分化,以遂其野心私利。這種情形於政局發展很不利。如能對國家、社會、同胞真有益,要郝柏村等外省高級官員離開政壇,他們應該不會不同意。
當中央政府遷台,高級官員中外省籍人士較多,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經過多年的轉化,目前已時移勢易,今天外省人在政治舞台上而又有影響力的,也只有郝柏村這樣一位象徵性人物。當他辭職,外省政壇人士自然會逐漸隱退。而郝院長之任期,大家也看得出來,是數著日子過的。即便他對「大中國」有什麼使命感,即便他對生活在台灣的同胞有什麼責任心,現在看來,他也無力做任何有意義的事,就是再當一年半載的院長,未來的結果還是一樣。從國家立場說,他不必繼續成為權力鬥爭角力場的中心人物,讓政局的不安再無藉口;從他個人立場議,不必繼續扮演「代人受過」的角色,讀政客、財閥和地方角頭以反他之名,而行罪惡之實。
但是郝柏村走了之後,政局就會上軌道嗎?我看未必;外省人退出政壇,台灣前途就一帆風順了嗎?那也未必。不過從目前的情況觀察,似乎早晚要走到這一步,大家也只有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正心誠意做事,或可避免錯誤與不幸。生活在台灣的兩千萬人,不管先來後到,也就只好禍福與共了!
(張作錦所著「牛肉在那裡?」一書已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