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做父母的常在別人面前誇耀他們的孩子,唸書非但不要人操心,而且年年都考第一名。我則常勸他們不要這樣地稱讚孩子,因為這樣對孩子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壓力。同時年年都考第一名,甚或一輩子都考第一名,是不是就一定好呢?恐怕還是大問題。
考第一名,這是結果;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重點應該在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你的孩子終日惡補,沒有任何休閒活動,也沒有甚麼人際關係,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唸書上,每天挑燈夜戰,讀書至深夜,結果雖然考了第一名,或是考上了好學校,而身體搞壞了,也失去了與人交往應對的能力,甚至還養成了一些壞習慣,這樣的第一名又有甚麼意義呢?當然,考第一名雖然未必都像我講得這麼糟,但是得第一名,尤其要年年得第一名,它的壓力及副作用都是很大的。
剛才前面提到,我們教育孩子應該著重過程而非一味強調結果。我們的孩子在唸書上如果已經盡心盡力,雖有考不及格的科目,甚或考全班最後一名,他仍然是個好孩子,因為他已盡了心力。請問你,如果確知你的孩子已經盡心盡力仍然考了最後一名,那麼你要他怎樣呢?打死他嗎?這個時候我倒覺得父母要趕快檢討,你究竟有沒有盡心盡力來幫助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要認為讓孩子有吃有穿,請了補習老師,就完全盡了責任。在子女求學的過程中,如要真正做到盡心盡力幫助孩子,當絕不止於此。
孩子們為了考第一名,通常會有兩種情事發生,第一種就是拚命去為分數而唸書,目的就在考第一名,至於求得學問與否,以及有關分數以外的事反倒都在其次,例如有的學生在大學補選課時,喜歡選容易拿高分的科目,至於那個科目對他是否有用,授課老師是否優秀則在所不問。
由於拚命唸書考第一名,唸書變成毫無樂趣,甚至成為痛苦不堪的事,他唯一的樂趣就是別人或父母誇讚他是個考第一名的孩子,但是這項樂趣遠小於他為考第一名所帶來的負擔與壓力。
詭詐、欺騙、嫉妒
第二種情形是除了拚命唸書求高分以外,他會變得十分詭詐與精明;當同學求教他問題時,他會很詭詐地告訴別人他也不會;他會告訴別人,他昨天整晚都在看電視或打電動玩具,書本一點也未唸,以鬆懈同學的考試競爭準備。對於可能的競爭者,他甚至會希望他們都死掉。道種在無形中養成的詭詐、欺騙與嫉妒,對一個青年學子的未來可以說是一種大大的傷害,一味要求或誇耀孩子考第一名的父母,能不注意及此嗎?
在學校經常考第一名的孩子進入社會是否一定就是棟樑之材、受社會肯定的人呢?事實的驗證則未必如此。首先就進入社會的高普考試或其他形式的就業考試來看,大家努力參試,能夠考取就很高興;但是在校經常考第一名的孩子,除了要考取以外,還必須考第一名,否則他就會認為足失敗而十分掉面子的事,所以他的負擔與壓力始終比別人多一分。請問我們何忍讓我們的孩子終生如此呢?
這些經常考第一名的孩子進入政府機關或民間機構工作後,仍然有必須第一名的負擔與壓力,例如公務員年終考績考甲,成績八十五分,這在機關裡是相當優秀公務員的考績,理應十分高興才對;但是由於機關裡另外一位同事考了八十六分,所以他仍然是悶悶不樂,其他在各項升遷及榮譽上亦皆如此;因為他總認為他是天生要考第一名的。為了在服務機構裡考第一,他會拚命地努力工作求表現,結果造成自已諸多不必要的辛苦與壓力,甚至全家大小都跟著他受罪。
在努力工作求表現外,他亦可能去陷害別人,也可能去居不該居的功,甚至拍馬逢迎。他總是想如何踩住別人,求自己的功名,為的就是要表現第一。結果他在服務的機構裡變得是人人痛恨的一位寂寞的孤獨者,人際關係壞到無以復加。
在學校經常考第一名的人,在機關裡服務雖然未必皆會如此,但是這種現象卻是多有所見。
社會很大,在各機構裡服務的人來自各方、各路人馬都有,你在學校考第一名,到各機構服務時好手如雲,你就未必能再考第一名。況且在學校唸書與實際工作常常是兩回事,會唸書的人未必工作能力就強,要想繼續拿第一談何容易,徒然增加自己的重擔與苦惱而已。縱使有些仍然能出人頭地有卓越表現,其結果也有很糟的。這種人在政府機關裡即使做到政務官,其在心態上也大有問題。因為他還是認為他是天生考第一的人,因此在各機關之間,他所領導的機關必須表現最好,是第一的,他視其他各機關都是他的競爭對手,因此很少與其他機關合作,處處本位主義,政府的團隊精神因而無法發揮。
差勁的領導者
另外就他所領導的機構來說,情況也是很糟;他很難去聽別人的意見,因為聽了別人的意見,他就不再是英明的領導者,第一名的人就應該會有第一名的意見,當然是他的意見最好。有時別人的意見確實很好,不得不接受時,他也會說明,那個意見是他老早就想到過的意見。換言之,還是他比較英明。最後在他領導的機構裡就只會有一種意見--那就是他的意見,整個單位變成一言堂。
坦白說,這種領導者,多數的情形下,其危害國家社會者多,貢獻者少;有時甚至拆了爛污,別人替他擦幾輩子都擦不乾淨,這些都有事例可印證,並非憑想像所做的推理。這些令人傷心的結果,都是來自在學校裡經常考第一名的副作用,為人父母及師長的能不戒慎乎?
其實我們讀書,甚至做人、做事,最要緊的就是,是否已盡心盡力;如果已盡心盡力,結果如何可無遺憾,問題是有無真正地盡心盡力。現在台灣的升學壓力太大,不少孩子已在崩潰邊緣,其不接近崩潰者,亦多失去金色童年,想起來真是今人傷痛。
厲言相責、重賞鼓勵
顯然教育制度需要檢討,但是老師及父母教育孩子只問結果,不重過程的心態也大大值得檢討,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多數的父母依然如故,部分老師則更助長其發展。很多父母仍然一味地用言語去刺激孩子,例如:「這次你要再考不取,就去跳河好了,免得丟人現眼!」;「你看看對門的張家老大,你要有他一半就好了,你爭爭氣好不好!」
有的父母則用重金來鼓勵,許以如考取理想學校則買汽車或摩托車等,但無論是用言語相責或重金鼓勵,對孩子來說都是增加壓力。這種壓力的增加,有時根本是有害無益。現在很多學校大搞升學主義,一天到晚考試、排名次,除了班上同學互比名次,班對班亦大比成績,弄得很多老師也成天為著名次而斤斤計較。千言萬語說不盡,我只有一句話--考第一名不見得就好,考最後一名也不見得就壞,天生我兒必有用,只要孩子已盡心盡力就好。
(王建瑄為財政部部長)